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图)他们开启中国现代美术“世纪之门”

(图)他们开启中国现代美术“世纪之门”

2014-06-25 14:03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南方日报记者杨逸郭珊实习生鲁豇蔚

第6章

现代性与地方色彩

现代广东美术史上,曾经出现过一批特殊的画家。他们率先将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引进中国,为激烈的艺术变革“鼓与呼”。然而,在岁月无情的洗刷之下,他们的名字曾一度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但他们对艺术创新“择善固执”的精神,却成为广东美术推陈出新源源不绝的动力。

 

 

关良

关良(1900—1986),广东番禺人。1917年,关良赴日本“川端研究所”、“太平洋画会”学画,在西洋画的写实基础中融汇印象主义因素。1922年从日本返国后,关良先后在上海神州女学、“上海东方艺术研究会”任教。1926年,关良应胡根天邀请返回广州,在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任教,不久参加北伐战争,负责政治宣传工作。

关良偏爱探索画戏剧人物,其用笔极简,质朴平易,常以夸张、变形的手法传神写照,深具民族特色。解放后,他曾先后在北京和东德举办画展,受到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解放后,关良曾与李可染前往东德访问,出版京剧人物画册,深受国内外观众欢迎。除美术创新取得的成就之外,关良在美术教育工作方面也颇有建树。

胡根天

胡根天(1892—1985),广东开平人。1914年,胡根天赴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接受了系统的西洋美术教育。1921年,胡根天在广州创立“赤社”美术研究会,从事西洋画的介绍和创作活动,同年创办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开启广东现代美术教育先河。胡根天着力吸收引进来自欧美和日本的现代美术教育思想和内容,提倡学术自由,培养出李桦、赖少其、刘仑、陈烟桥、赵兽等一批知名画家。解放后,胡根天曾受命担任广州市博物馆馆长、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

丁衍镛

丁衍镛(1902—1978),广东茂名人。丁衍镛早年获省政府送赴日本进修艺术,1925年归国后,与蔡元培等人创办中华艺术大学。1928年,丁衍镛应邀返广州筹备市美术博物馆,同时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画教授。1946年,任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9年移居香港,丁衍镛移居香港,先后任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教授,对艺术人才的培养有不少建树。

丁衍镛的油画风格特别选择野兽派的马蒂斯画风作为自我探索的出发点,借鉴了马蒂斯晚年表现的原始艺术本质和纯真天性,线条雄劲豪放,色彩单纯强烈,其中国画则有返璞归真的画趣,以融注主观个性而富有创意。他笔墨技巧和意象的造型构图,显示出大胆创新的精神。

 

 

赵兽

及中华独立美术协会

赵兽(1912—2003),疍家人,早年师从丁衍镛、陈之佛、倪贻德。在1930年代留学日本期间,赵兽对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发生兴趣。1935年,赵兽与粤籍日本留学生李东平、梁锡鸿、曾鸣等人组成现代主义美术组织——“中华独立美术协会”。“中华独立美术协会”高扬野兽主义、新野兽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旗帜,为画坛掀起了一股现代艺术风潮。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的活动随之停止,赵兽却一直坚持现代主义的艺术创作。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成为现代中国美术史的一个特殊案例。

第7章沥血丹青

身处战火纷飞的年代,广东美术家对“谱家国之哀愁,写民间之疾苦”的历史使命有着共同担当,符罗飞、黄少强、司徒乔、廖冰兄……这些深具“底层意识”和“底层关怀”的画家,用他们的画笔和生命反映民间疾苦,控诉社会不公。即使多年之后,他们强有力的笔触仍在每一个个体的良知和灵魂里产生久远的回响。

符罗飞

符罗飞(1896—1971),广东文昌人。符罗飞出身于贫苦渔民家庭,少年曾流浪南洋,做过海员、铁匠。192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符罗飞考入意大利奈波利皇家美术大学研究院绘画系,深得卡罗·西维埃罗、格鲁赛·卡兹罗等名画家的赏识和指授。其后,符罗飞先后在意大利、法国、英国、奥地利举办展览。1935年,符罗飞应邀参加威尼斯国际艺术赛会并获奖,被意大利评论家誉为“罕见的心灵画家”。

1938年,符罗飞因不满意大利法西斯统治,毅然返国,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抗战结束后,符罗飞与黄新波等人在香港发起组织“人间画会”,并担任第一任会长。符罗飞的作品,如《小乞与巨贾》、《地狱》、《受训者》、《花花世界》等,深刻地揭露黑暗现实与人生痛苦。他的画风融汇中西,大胆泼辣,豪放雄奇,深沉生动,富有感染力。

 

 

黄少强

黄少强(1900—1942),广东南海人。黄少强师事高奇峰,名列“天风七子”之一。黄少强少年曾从刘博文学西洋画,于人物素描极有基础,善以西画技术从事国画绘制。他的作品多取材自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朴实而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带有悲怆情调。1935年,黄少强在广州创立民间画馆,以培养青年画家。抗日战争爆发后,黄少强创作了大量抗日救亡的作品。1938年,广州沦陷,黄少强避居香港,与何漆园、叶少秉成立“岁寒社”。1942年,因香港沦陷,黄少强举家返回家乡,不久在贫病中离开人世,年仅42岁。

司徒乔

司徒乔(1902—1958),广东开平人。司徒乔自幼爱好绘画,虽无师承,油画、粉彩画、水彩画、中国画却无一不精。司徒乔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后曾两次赴美,足迹遍及缅甸、槟榔屿、新加坡等地。司徒乔在解放前创作的作品,除风景画外,大多以群众生活为题材,刻画入微地表现出民众的痛苦,具有真切的感染力。1936年鲁迅逝世时,其遗容即由司徒乔所速写。新中国成立后,司徒乔毅然返国,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并前往海南、广西旅行写生。1958年,司徒乔在北京溘然长逝。

廖冰兄

廖冰兄(1915—2006),生于广州,因其妹名廖冰,故以“冰兄”为笔名。1929年,廖冰兄考入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开始学习画漫画并发表作品。抗战爆发后,廖冰兄创作大量抗日宣传漫画,加入漫画宣传队,开展抗日宣传工作。抗战胜利后,其漫画主题转为谴责国民政府的贪腐和黑暗,创作《猫国春秋》等代表作品,不久在香港加入“人间画会”,创作漫画作品堪称海量。

廖冰兄作品主题严肃,形式上常借鉴民间美术的装饰性,夸张而朴拙,刻画入木三分。他擅长讽刺时弊,具有悲天悯人、嫉恶如仇的情怀,被誉为“悲愤漫画大师”。文革结束后,廖冰兄对自己的艺术创作道路进行反思与自省,创作漫画《自嘲》、《噩梦录》、《残梦纪奇篇》等。廖冰兄晚年热心公益,多以书法、小品为扶贫助学筹款集资,这些融中国画、西洋画、儿童画、版画、水彩、水粉画于一身的作品,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8章新的时代新的大师

解放后,全国美术格局为之一新,广东美术却仍旧保持勃勃生机,广东美术家在全国的美术版图继续保持领军地位。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不少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生命也重新焕发青春。他们不断变革创新的精神,为岭南美术的后来者带来深远的启示。

胡一川

胡一川(1910—2000),福建永定人,少年时代曾在印尼生活。1929年,胡一川入读国立杭州艺专,参加左翼美术团体“一八艺社”,并积极从事新兴木刻创作,成为左翼美术家联盟发起人之一。1937年,胡一川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教员、“鲁艺木刻工作团”团长,在华北敌后投身抗日宣传。新中国成立后,胡一川参与组建中央美术学院并任党组书记、教授,后受中央文化部委派,组建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和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并担任美专第一任党委书记兼校长。1958年学校迁至广州,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胡一川担任首任党委书记兼院长。

胡一川是“新兴木刻运动”史上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的版画作品吸收了北方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之所长,笔法粗犷、色彩浓烈、构图简洁大气,极具冲击力。在版画之外,胡一川的油画作品同样可圈可点,他将表现主义、印象派、野兽派等西方流派特征融会贯通,画面激情涌动,气势夺人,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关山月、黎雄才

关山月(1912—2000)、黎雄才(1910—2001)同为“岭南画派”第二代代表人物,与赵少昂、杨善深并称为“岭南四大家”。关山月,广东阳江人,早年得“岭南画派”奠基人高剑父赏识,成为高氏入室弟子。上世纪40年代,关山月返回内地抗战前线写生,举办抗战画展,足迹遍及西南、西北大地。他秉承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与“笔墨当随时代”的主张,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写实性,尤以山水和梅花见长。解放后,关山月积极以山水、花鸟等传统国画形式描绘社会主义建设,拓展了传统中国画的内涵。

黎雄才,广东肇庆人,16岁即拜“岭南画派”奠基人高剑父为师,进入春睡画院。1932年,黎雄才到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日本画,同年创作的《潇湘夜雨图》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金奖。黎雄才坚持写生原则,以现实生活的真山真水作为创作原型,形成别树一帜的“黎家山水”,开创了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新格局。黎雄才画松更为一绝,富有刚劲繁茂之感,这也使黎雄才获得“黎松才”的雅号。此外,关山月、黎雄才在中国画教学方面也作出了卓越贡献,培养出一批岭南艺术人才。

 

 

王肇民

王肇民(1908—2003),安徽萧县人,早年曾入读国立杭州艺专,参加“一八艺社”。抗战初期,王肇民曾参加新四军。抗战后,先后执教于中南文艺学院、中南美专。1958年随校迁至广州,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1979年被选为广东美协理事及文联代表,出席北京第四次全国文联大会。1987年离休后被聘为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

王肇民擅长素描、水彩画,早年受法国写实派教授克罗多严格的素描训练,同时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熏陶,在画论及诗词方面成绩斐然。王肇民擅长从寻常的花卉、瓜果等静物题材入手,托物言志,具有厚重浑朴的人文情怀。

赖少其

赖少其(1915—2000),广东普宁人。1934年起,赖少其致力于木刻创作,深得鲁迅赞赏。他独创的“以白压黑”技法,使之成为新徽派版画的主要创始人。1938年,赖少其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并被选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上世纪50年代开始,赖少其转而从事书画创作。他继承清代新安画派传统,多使用干笔渴墨,作品气势恢宏,神韵毕至。1986年,赖少其回广州定居,画风为之一变,自谓“丙寅变法”。他晚年画风将西方印象主义风格融汇国画之中,具有返璞归真的意趣,展现出全新的国画意境。

策划:张东明王更辉

统筹:陈志李平科李培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