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黄梅戏》:一套千锤百炼的数字中国画邮票

《黄梅戏》:一套千锤百炼的数字中国画邮票

2014-07-04 13:37 文章来源:中国集邮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黄梅戏》是我设计的第一套邮票,也是我国第一套用数字中国画形式设计的邮票。其实,“女驸马”、“天仙配”和“打猪草”这3枚邮票,画的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以及“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说起来虽是简单的几句歌词,但接到这套邮票的设计任务时,我就做好了要进行多次大幅度修改的心理准备。后来的创作过程也如我所料,前后共经历了近一年的时间,在邮票编辑设计部门的领导、编辑和多位专家的协力帮助下,反复锤炼修改才得以完成。

之所以用了这么长的创作时间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我虽然学画多年,但毕竟缺乏邮票设计方面的经验。以往,我的数字中国画基本不受画面尺幅限制,而这次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尺寸进行创作,所以在构图、勾线等方面都要进行非常有针对性的调整。另外,尽管在动笔前做了较长时间的案头工作,再三梳理相关资料,向有关专业人士请教并反复观摩各位名家的表演影像,但我毕竟不是科班出身的专业演员,对黄梅戏的认知仅仅是一知半解,因此仍需戏曲专家找出作品中画得不够准确的地方,再进一步做出修改,直到各方面满意为止。再有就是我创作这套《黄梅戏》邮票的目标,是实现一种既具有当代审美趣味的美感,同时又兼具黄梅戏应有的历史感和文化韵味的画面效果:一是让黄梅戏以最理想的方式登上邮票;二是可以通过邮票让更多的人关注、喜爱黄梅戏艺术。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进行多层次、不间断的调整,使各种应用到画面中的视觉形象都合理地融为一体,并最终提取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新的审美特征。

在创作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数字中国画的高度自由性:根据画面需要随时加入新的想法,以高完成度的画面效果为依据,多方面征求建设性意见,从而提高画面的视觉性,使这套邮票的设计过程更为充分,收到的效果也更为理想。对于数字中国画,也许很多读者朋友还很陌生,它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即以数位板、压感笔为主要绘画工具,在电脑上进行的中国画创作。绘画时也是一笔一画地勾皴点染,其与传统中国画创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工具的变化。当然,这种变化也带来了画面语言、笔墨趣味的一定改变。

数字中国画在电脑上完成,使其可以呈现出精确到每一个像素的高完成度画面。这种高完成度,在这套邮票的设计中也体现了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它与草稿有本质性的区别,能明确体现出画面所要表达的各方面信息,而不像草稿那样模糊、含混,让人难以准确把握。这种高完成度,使画面的每个细节都能交代清楚,线条勾勒完整,分染、罩染以及复勾等工笔画所有的步骤都能按部就班地充分完成。在这样的画面上,使专家、学者们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已经完成的画面上的各个细节,也就可以使他们针对这些已经非常明朗的画面细节提出修改、调整的种种意见,这些意见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也因此而更为明确,对作品的质量提高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另外,数字中国画的高完成度作品,在分层文件状态下,有着非常强的可修改性,可以针对局部进行修改,而不影响画面的其他部分,可以使那些被认可的成功之处得到妥善的保护,不必因局部的修改而从头进行创作,因此大幅度提升了修改效率和创作的自由。

 

 

邮票中的人物整体以中国工笔画技法绘制。线条采用传统的“高古游丝描”与“钉头鼠尾描”结合,一者适合设色,二者线条本身也具备比较高的审美价值。细节方面的设计在于重点抓住每一出戏的某一服装或道具特色,如“女驸马”人物身上的蟒袍、头上的宫花和腰间的玉带,都以云龙为主题花纹;“天仙配”中人物手拿油纸伞;“打猪草”中人物身背竹篮,这些标志性细节意在点明剧目,引起观者的共鸣。

在这套邮票的创作过程中,经过了以下几方面的修改才最终定稿,即从半身到整身,从人物的面部表情、手势及角色年龄、服饰、衣纹线条等细节再到每枚邮票的背景舞台化。其中的重点,也是花时间最多的,是人物的妆容。为了将人物的妆容定位到一个理想的点,我在创作中花了较长的时间,不断修改、不断审视。这个点,既能准确地体现出黄梅戏应有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又能适合新世纪的人们较为普遍的审美习惯。参考了众多名家的表演,又经过几番思量推敲,我最终将画面人物定位为“按照传统黄梅戏章法扮戏的当代青年演员”,以发型、面妆以及肢体语言等充分体现其历史、文化传承的特征,以人物的五官比例、位置、肤色和手势等传达出当今的审美意趣,使之看上去同时兼备历史文化的亲和力和时尚吸引力。

在人物的身姿上,我也努力使其达到这样一种多元化之美。因此所用的方法,就是将雕塑性的造型方法投射到黄梅戏表演特有的身姿中,使之具备较强的空间感和体量感。我在创作中努力把人物画得立体一些,厘清人体各个部分的透视关系,再把人体的解剖特征通过衣纹的起承转合表现得尽量准确。衣纹本身也经过一番提炼归纳,这是为了适合邮票有限的票面,将繁复的线条变得能简则简。勾线时,有意识地将衣纹线条充分立体化,让线条在展现其本身独到美感的同时,也能明确地表现出人物身体、衣着的质感和层次感。这样就以黄梅戏特有的衣着、服饰和中国画讲究韵味的线条传达历史文化信息,而用线条勾勒出的体积感和精确的结构感表现时尚审美特征。

以上这些画面效果,都是用压感笔在电脑上进行了数十次反复修改才得到的。很多细节都经历了不断思考、审视,再修改、再思考、再审视的过程,才得以确定。好在数字中国画的优势就是不怕推倒重来,善于应对各种修改,并能不断提高。这套邮票的创作对我的绘画水平、观察方法、鉴赏视角都是一次深度的锤炼。尤其是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对人物五官的修改,使我在这一年内,对人物创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改掉了过去的一些顽固积习,同时可喜地寻觅到了一些新的创作方法。也正因如此,这套邮票最终呈现出的画面效果,也才比较理想。

最后,在这里再次要对阎炳武、董研、原艺珊等邮票印制局邮票编辑设计部的领导和编辑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提出各种宝贵意见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谢意!是大家的无私帮助,才使这第一套数字中国画邮票得以问世。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