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第一万名祭品:读金铃子布面油画(组图)

第一万名祭品:读金铃子布面油画(组图)

2014-07-23 10:27 文章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金铃子基本上不讲理。她画油画,刺绣,兢兢业业练毛笔字,光着脚丫子爬树,像个女巫似的吟唱诗经或楚辞。她声明,“这一切都是为诗歌服务的”,因为唯有诗歌才是目的,“是用来追求的”。不过,她却把自己概括为:歌者。绘画者。

若试图逻辑金铃子,那大约会被活活闷死。在“用来玩”的油画里,金铃子的无理更加肆无忌惮:她的马颜色深粉,正在从浅草上起飞。她的花恨不得揽尽世间的奢华。她的女人身裹金蛇面朝大海。那种迎面刷来、带有压迫力的色彩,极容易令人想起同样不讲理的他们:以色彩为爱情的夏迦尔,艳丽而神秘的奥基弗,或者几乎只使用蓝与红的塔马约。

 

 

如果金铃子没有如此广泛的涉猎,那么她一定是妖精变的,她偏得了太浓厚的天赋。看看这个玩得兴致勃勃的人在玩什么?她要抵达某种极端的执意有如爱情一样强烈。

全部由原色构筑的“惑”系列,使一个玩家的野心无可掩藏——玩得兴起的时候当然是有的,但她似乎不大在意沿途的风景,她要找的是原点。在时间的尽头,具象的一切都将被忽略。响亮的红与黑使主体与背景完全混淆,它们对峙亦互补,构成了难解难分的诡谲空间。它们都是实体也都是空隙,都是跃动也都是静止。这样一个原点是反概念的,拒绝琐屑与累赘,具有简单明了的秩序,浑然一体,不可分析。绘画不体现时间的长度(莱辛《拉奥孔》)吗?在诗人涂画的大惑之中,我忽然觉得,这穷追不舍的表达里,时间也被揉成一团,揉进了原色内部。所谓时空,原本就是难解难分的。所以,在恰如其分的想象里,大惑化为安宁,强烈化为均衡与纯洁。

 

 

这消弭一切界限的大混沌,也许正是世界的本色吧。我们的起点和终点略无分别。所以,高更有追问不休的《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何处去?》,便一定会有旋转的《舞蹈》。所以,梵高在自己的肖像中,画尽了世间一切表情——其中的沧桑各自不同,但也都如婴儿般懵懂。

 

 

生命可能在怎样的维度上打开,是一个因人而迥异的问题。艺术品与主体的一体关系,也许是现代艺术最可贵的发现之一。俗世的一切欲望,或盛开成为繁花,或燃烧成为灰烬。化欲为花,也许正是艺术最本质的用途。马蒂斯说,他无法区别对生活具有的感情和表现感情的方法。梵高疯狂地挥霍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

要用力,花才会开。金铃子怀有从不萎顿的激情,她需要的只是有力更有力的手段。在这玩出来的布面油画中,不仅色彩,连轮廓和透视比例都是狠辣的,为了表达的痛彻,她不吝于夸张和变形。她的色彩关系及轮廓关系,简单明了又刁蛮无道。你不得不承认,在某种意义上,造型方法越简单,越不明就里,画面的抽象性越强,表达力也越强大。因为,在未经规则损伤的想象力中,生命的强烈性才可能得以充分的体现。

然而这种强烈的主观性却是以颇具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油画的制作过程是繁琐的。我不大能够想象金铃子会在笔法上循规蹈矩。并非没有耐心。她完全有耐心慢慢熟悉直至洞悉一种规矩。但她不会恪守,她打破规矩毫不吝惜。这些飓风般的笔触,与其说来自她得天独厚的直觉,不如说得自对理性或规矩的傲视。她的笔触的确是谨慎的,但这谨慎并没有献给对世间实在的再现,而是献给了心灵与想象。

金铃子说,诗歌是她寻求医治心灵的良药。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常常是空洞的,但是,隐藏其间的骄傲与卑微、繁华与孤绝,却也十分真实。警觉这样的物化与沉沦是困难的吧?所以,又一个不惜挥霍生命的人,把自己化为了祭品:“我在我的孤独中狩猎/这茂密的森林哦/我必须费尽全身的力量,才能猎杀自己……”意识到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存在着悖谬与混乱,也许是自我治疗的基本动机。马格瑞特把蓝天白云和黑色屋子里的灯光画在同一张画布上,这似乎是违反造型艺术的取材规律的,但画家看着自己的杰作说:“我将这令人喜出望外的力量称为诗。”而金铃子说的是:“我想用另外一种语言表现诗歌。”那么,油画大体是她的辅药了。

世界总是把自己的癫狂最先传染给这样一些人,仿佛这样才能使他们的表达充满魔力。我看着这不可理喻的色块和线条,亦如看见十字架,看见代罪人。一瞬间,看的人也仿佛走在了通向耶路撒冷的路上,心中充满了痛苦。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