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书法 > 任继愈、季羡林先生的书法

任继愈、季羡林先生的书法

2009-08-10 14:23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同日辞世的任继愈、季羡林两位先生,这些天来被人们相提并论,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友朋后学的悼亡忆旧文章里和众多媒体的纪念专题中。任、季二老虽不以书法名世,也从未自称书法家,但他们都喜爱书法,留心翰墨,发表过不少谈论书法的观点,也应人之请题写了大量的书名、展标、牌匾和格言警句。读其书,赏其字,想见其为人。由其墨迹,不难一窥其治学风范和人生境界。

   有人说,任、季二老做的是活学问。虽然术业有专攻,但他们的学术视野非常开阔,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广泛的涉猎和研究,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书法亦然。他们谈论书法的一些观点,多从宏观着眼,目光深邃,见解独到,启人深思。

   2003年8月28日,任老为《中国书法全集》题词:“中国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发扬光大。”2006年,任老在接受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丽访问时说:“写字课不仅仅是把字写得好看点,这里边也是培养孩子的一种感情,对自己语言文字的感情,这本身也就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啊。”

 

 

 

   对于当代书法存在的问题,任继愈先生直言不讳:

   书法,如果技术不过关的话,成不了书法家,可是,它不纯粹是个技术问题。它包括了文化素质在里面。整个的文化修养一部分表现在书法上,表现在学问上,表现在做人上。我们说“文如其人”,字也如其人,“千人千面”,一个人应该是一个样子。现在的书法,缺的不是临池功夫,缺的是学问。过去像王守仁、朱熹的书法,他们不是书法家,但他们的字大不一样。以后,书法不要断了。像你们年青人要接上来,一个是临池练字,一个是念书。不要说写字,演戏也一样,演员学问不够,就不能深入,品位就不高,一个道理!(2003年8月28日,任老与《中国书法全集》编辑的谈话)

   2001年,季羡林先生与王岳川、刘正成谈中国书法、文字改革问题时说:“弘扬中国文化,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弘扬我们书法文化,书法不仅有实用功能,还有艺术功能和生命陶冶功能。”季老认为,全世界文字可以成为审美的艺术——书法艺术,只有中国的汉字。别的国家没有专门的书法艺术,欧美的拼音文字一般不能成为专门的书法艺术,穆斯林国家的文字有画画的意味但是仍然不能成为书法。真正成为精到艺术的“书法”只有中国书法。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书法实在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谈到自己喜欢的古代书法家时,季老说:

   我的欣赏能力是保守的,还是喜欢王羲之那个传统。我喜欢《兰亭序》,颜真卿的《争座位表》,怀素,宋朝我最喜欢黄山谷。在江西庐山不远的一个地方——石钟山,看到黄山谷的碑刻,那真是惊心动魄!我还喜欢邓石如,清代他恐怕是第一大家。原来清华展览过一次,看了之后,不是精神上的震动,而是生理上的震动!这幅作品原是北大邓以蛰教授收藏的。他是邓石如的重孙。这幅作品字大,刚才说《圣教序》、《争座位表》字都很小。我最怕刘墉、翁同龢这样的馆阁体,毫无美感。(见《中国书法》2001年第8期)

   任、季二老在幼年都曾用心练过书法,后来断断续续使用毛笔,晚年求墨宝者众,遂有大量墨迹流传于世。

   季羡林最初写的是柳体,而后是颜体,用他自己的话说,年轻时“比较规规矩矩,后来就不管了”。他总认为自己的字是见不得人的,但如果对家乡有利,对文化事业有利,他也可以“献丑”。有人评价季羡林的书法说:线条很率意而又严谨,自然而不雕饰,朴拙中含苍劲。笔者以为,季老一生潜心治学,惜时如金,临帖、习字时间必然有限,但从他的墨迹来看,依然不离书法正脉,讲法度,存古味,颇有黄山谷的影子;不拘横竖,率性而写,尤可见书者的胸次气度。

 

 

 

   任继愈先生的题字,极其认真端庄,一笔一划,务求到位,体现了一种诚朴厚实的学风。笔者猜测,性格沉静儒雅的任老,读书、公务之余,想必会花不少时间临帖、读帖吧,因为他的字谨守楷则,可谓笔笔有来历,更显传统功力,充盈着蔼然儒者的浩然正气。任老的嫡传弟子田源撰文说:任先生的书法,是一种颤颤巍巍、平凡的、正统的、重细节、充盈且自信的隶楷字。充盈无疑来自大学问,平淡大概来自泰山经石峪,正统或者来自印光法师?总之很丰富,确实彰显了不少学问的神髓。

   欣赏任、季二老的墨迹,仅仅从书写技法的角度予以苛评是狭隘的,而联系他们的学问、修养来体悟其中的魅力,将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视角认识他们为传统文化传承所做出的卓越成就。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任、季二老的墨迹,再次印证了这个道理。(续鸿明)

 

(责任编辑海星)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