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摄影 > 【回望2010】心疼的人心疼的事

【回望2010】心疼的人心疼的事

2010-12-29 14:58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这是1月30日在江西南昌火车站拍摄的一幅画面,一位背负着超大行李的母亲怀抱孩子匆忙赶车,准备回家过年。春运路上,有千里归家的艰辛,有亲人们携手同行的温暖。一个个沉重的行囊,装载了一年的收获,填满了游子归家的渴望。月台上那久违的乡音和火车驶来的一声汽笛,是一曲绵长的思乡谣。有亲人同行,回家的路不再遥远。周科摄
 
 
 
 
 
   2010年1月19日,太子港团结友爱孤儿院的孩子躲在老师的怀里哭泣。海地太子港团结友爱孤儿院目前有50名孤儿。地震当中,孤儿院的建筑严重受损,围墙也全都倒塌。现在,孤儿院的6名工作人员与儿童全都住在院子里用布和树枝搭成的简易帐篷里。据这里的老师介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刚刚送来一批饮用水,可以帮助他们支持一段时间,但食物紧缺,没有帐篷,都困扰着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邢广利摄  
 
   2010年4月14日深夜,几名受灾儿童在露天睡觉,他们的父母正在旁边搭建帐篷。当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丁林摄    
 
   2010年7月24日,洛阳市突降暴雨,市内一交通要道水深及膝,积水深达40厘米,交通拥堵不堪。交警戚新峰在水中指挥交通。虽然穿着雨衣,但由于涉水时间较长,他的裤子都已湿透。紧张的疏导中,一只皮鞋被水冲走了,他索性把另一只鞋也脱掉,继续淌水指挥。戚新峰雨中指挥交通、援手被困群众的视频,被网友传至大河论坛,迅速走红。网友称戚新峰为“赤脚哥”,他在平凡中创造感动,在风雨中彰显无私。  
 
   甘肃省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已经过去近一周,救援和灾后安置工作仍在继续。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每天都上演着一个个感人的瞬间,这些打动人心的场面被制作成视频、文字、图片,进入各大网站排行榜的前列,触动和感染着无数网民的心灵。不少网民表示,那一处处感人肺腑的场景,激励活着的人们更加爱护身边的人,更加爱护我们的社会。救援人员将遇难的8岁女孩韩璇从5米多深的淤泥中挖出,其父亲韩如栋用清水将女儿清洗干净后,又为女儿最后一次编辫子(8月12日摄)。陶明摄  
 

 

   2010年8月24日,在巴基斯坦的拉金布尔地区,一名男子带着两个孩子走在被洪水淹没的路上。自今年7月底以来,巴基斯坦连遭暴雨袭击,造成全国许多地区洪水泛滥。巴总统扎尔达里24日说,巴基斯坦重建工作至少需要150亿美元,要想从洪灾中恢复,“最少需要3年”。  
 

许月华在福利院给一名先天残疾的婴儿喂奶(2010年9月15日摄)。

55岁的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板塘乡妇女许月华,双腿伤残,靠用手撑着两条小板凳“走路”。1973年,她被湘潭市社会福利院收养,30多年来,许月华从被救助的孤儿成为照顾孤残儿童的“板凳妈妈”。

许月华1岁丧父,12岁丧母。1968年4月22日,刚刚失去母亲的许月华被一列从背后驶来的火车碾碎双腿,经医院全力抢救,虽然活下来了,但却从此失去双腿。1973年,湘潭市社会福利院将她收养。

家庭和经历的不幸并没有将小小的许月华击垮,在福利院的生活让她变得坚强和感恩,她学会了用两条小板凳代替双腿走路,并主动提出帮忙照顾福利院里的孩子,从此,湘潭市社会福利院的这个“半截人”变成了“板凳妈妈”。

据湘潭市社会福利院统计,37年来,许月华一手带大的孤残儿童有130多人。如今,很多人已经参加了工作、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生活。

如今的许月华已经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农民,儿子毕业后去南方打工了。现在尽管许月华已经“退休”,但她依然割舍不下对福利院里孩子们的感情。她一边操持着家务,一边继续着她“板凳妈妈”的工作。许月华说,她做的这一切,只不过是尽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赵众志摄

 

  

   2010年10月26日,在巴西位于亚马孙河右岸的城市特费,一名男孩将直升机运来的食物背回家。巴西境内近日遭遇严重旱灾,亚马孙河支流内格罗河的水位降至百年来最低。亚马孙州62个自治市中的40个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大量依赖水上交通出行的居民与外界隔绝,食物与水源供给困难。巴西民防部门已派出直升机向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运输食物补给。

 
 
   在广西柳州市城中区牛车坪村,小龙在好心人赠送的礼物中安然入睡(11月11日摄)。广西柳州市城中区的一个村庄里,坑坑洼洼的土路尘土飞扬。岔路口的两块指路牌指引着方向,“小龙的家→请您轻轻的关爱,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半个多月来,数百名柳州市民和各地网友来到这里,顺着路牌找到小龙的家。年仅6岁的孤儿小龙是个艾滋病毒携带者,已在此独自生活了3个多月。不久前,网络上转载了相关报道后,小龙迅速成为“网络红人”,他的不幸童年令人唏嘘,更引来大批网络爱心人士的关爱。然而,网络爱心能否将小龙带往一个合适的现实归宿?带着这个疑问,世界艾滋病日前夕,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探访了小龙。周华摄  
 
   11月12日,一张小女孩挺着青筋暴出的大肚子的照片被传到网上,触动了数万网友的心弦。这名被广大网民心疼地称为“大肚女孩”的孩子名叫胡云星,山西省稷山县稷峰镇下迪村人,今年4岁半,身高仅1米,体重约25公斤,腰围却有1.08米。在广大网友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胡云星到解放军二炮总医院接受治疗,并已确诊为“布加氏综合征”。病情稳定后,医院著名血管外科专家、中科院汪忠镐院士将亲自操刀为小云星做手术。图为小云星在山西省运城市区租住的房屋内玩耍(11月14日摄)。薛俊摄  
 

 

   在广西柳州市洛维路一宿舍区自助售菜摊上,一位取菜居民自动留下1元纸币(12月7日摄)。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这些实事包括医疗、上学、就业、住房等民生关键词。中央扎扎实实办实事的决心,点燃了百姓对明年生活的新希望。黄孝邦摄  

 

 

 

在北京儿童医院急救中心的走廊里,一位家长抱着等待就医的孩子睡着了(12月22日摄)。

12月22日,冬至凌晨,在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大楼外露宿的几位患儿家长,瑟瑟地从冰冷的地铺爬起来,准备排队挂号。五点半左右,等待挂号的队伍已经在院内拐了几个弯,队尾排到了二环边上。

一位已经排了一个通宵的小伙子跺着脚说,“我的脚趾快要冻掉了”。他来自河北,孩子得了肾炎,在当地医院花了几千元无法治愈,只好来北京求医。据了解,很多通宵排队的外地家长,都是孩子的病在当地无法诊治,出于无奈才来北京求医。

为了挂上知名专家的号,无论酷暑严冬,都有家长和患儿在北京儿童医院的空地上“露宿”。有的家长支起帐篷为孩子遮挡风雨;有的家长在地铺的周围摆上一圈纸箱,来遮挡直窜入孩子被窝儿的寒风;还有的一家三口紧紧地挤在一起,大人们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孩子。医院附近的小区里,有些居民把单元房用木板分隔成小间,租给外地前来求医的家长及患儿。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套不足50平方米的两居室被分隔成了8个隔间,去掉公共面积,每个隔间只有三四平方米,进门就要上床。

来自甘肃的一对农民夫妇就住在这样的隔间里,他们3岁的孩子得了肾衰。为了把钱尽量花在孩子的治疗上,在等待诊治期间,他们每天除了支付30元的“房”租,只舍得买几个烧饼充饥。几天来,3岁的孩子和他们一起啃烧饼,基本没吃过菜。

据统计,12月北京儿童医院日门诊量多次突破8000人次,逼近历史最高值。另一组统计数字显示,北京一年“专家号”约有178万个,但北京去年的医疗总人次是1.38亿,其中大多数人都希望找专家看病。“看个病像打仗,挂个号如春运”,患儿扎堆造成挂号难、住院难、医务人员工作强度过大、人员床位过于紧张,一系列的矛盾让医患双方都疲惫不堪。

对此,一家综合医院的儿科医生谈了自己的看法:虽然很多医院都开设了儿科,但专业人才有限。另外,由于儿童大多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病理特征,且器官还在发育期,比成人脆弱,让很多医生产生畏难情绪,拒绝接诊或手术,这直接造成患儿看病集中在几家大的专科医院,使医患供求严重失衡。只有建立和落实合理的“分级医疗”制度,尽快完善儿童医疗体系,才能缓解矛盾。

今年以来,全国16个国家试点城市和31个省级试点城市均已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区域卫生规划、大医院支援基层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最近,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医疗改革的三个重要文件,对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将产生“破冰之效”,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殷刚摄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