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月华在福利院给一名先天残疾的婴儿喂奶(2010年9月15日摄)。
55岁的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板塘乡妇女许月华,双腿伤残,靠用手撑着两条小板凳“走路”。1973年,她被湘潭市社会福利院收养,30多年来,许月华从被救助的孤儿成为照顾孤残儿童的“板凳妈妈”。
许月华1岁丧父,12岁丧母。1968年4月22日,刚刚失去母亲的许月华被一列从背后驶来的火车碾碎双腿,经医院全力抢救,虽然活下来了,但却从此失去双腿。1973年,湘潭市社会福利院将她收养。
家庭和经历的不幸并没有将小小的许月华击垮,在福利院的生活让她变得坚强和感恩,她学会了用两条小板凳代替双腿走路,并主动提出帮忙照顾福利院里的孩子,从此,湘潭市社会福利院的这个“半截人”变成了“板凳妈妈”。
据湘潭市社会福利院统计,37年来,许月华一手带大的孤残儿童有130多人。如今,很多人已经参加了工作、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生活。
如今的许月华已经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农民,儿子毕业后去南方打工了。现在尽管许月华已经“退休”,但她依然割舍不下对福利院里孩子们的感情。她一边操持着家务,一边继续着她“板凳妈妈”的工作。许月华说,她做的这一切,只不过是尽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赵众志摄
2010年10月26日,在巴西位于亚马孙河右岸的城市特费,一名男孩将直升机运来的食物背回家。巴西境内近日遭遇严重旱灾,亚马孙河支流内格罗河的水位降至百年来最低。亚马孙州62个自治市中的40个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大量依赖水上交通出行的居民与外界隔绝,食物与水源供给困难。巴西民防部门已派出直升机向受灾最严重的地区运输食物补给。
在北京儿童医院急救中心的走廊里,一位家长抱着等待就医的孩子睡着了(12月22日摄)。
12月22日,冬至凌晨,在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大楼外露宿的几位患儿家长,瑟瑟地从冰冷的地铺爬起来,准备排队挂号。五点半左右,等待挂号的队伍已经在院内拐了几个弯,队尾排到了二环边上。
一位已经排了一个通宵的小伙子跺着脚说,“我的脚趾快要冻掉了”。他来自河北,孩子得了肾炎,在当地医院花了几千元无法治愈,只好来北京求医。据了解,很多通宵排队的外地家长,都是孩子的病在当地无法诊治,出于无奈才来北京求医。
为了挂上知名专家的号,无论酷暑严冬,都有家长和患儿在北京儿童医院的空地上“露宿”。有的家长支起帐篷为孩子遮挡风雨;有的家长在地铺的周围摆上一圈纸箱,来遮挡直窜入孩子被窝儿的寒风;还有的一家三口紧紧地挤在一起,大人们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孩子。医院附近的小区里,有些居民把单元房用木板分隔成小间,租给外地前来求医的家长及患儿。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套不足50平方米的两居室被分隔成了8个隔间,去掉公共面积,每个隔间只有三四平方米,进门就要上床。
来自甘肃的一对农民夫妇就住在这样的隔间里,他们3岁的孩子得了肾衰。为了把钱尽量花在孩子的治疗上,在等待诊治期间,他们每天除了支付30元的“房”租,只舍得买几个烧饼充饥。几天来,3岁的孩子和他们一起啃烧饼,基本没吃过菜。
据统计,12月北京儿童医院日门诊量多次突破8000人次,逼近历史最高值。另一组统计数字显示,北京一年“专家号”约有178万个,但北京去年的医疗总人次是1.38亿,其中大多数人都希望找专家看病。“看个病像打仗,挂个号如春运”,患儿扎堆造成挂号难、住院难、医务人员工作强度过大、人员床位过于紧张,一系列的矛盾让医患双方都疲惫不堪。
对此,一家综合医院的儿科医生谈了自己的看法:虽然很多医院都开设了儿科,但专业人才有限。另外,由于儿童大多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病理特征,且器官还在发育期,比成人脆弱,让很多医生产生畏难情绪,拒绝接诊或手术,这直接造成患儿看病集中在几家大的专科医院,使医患供求严重失衡。只有建立和落实合理的“分级医疗”制度,尽快完善儿童医疗体系,才能缓解矛盾。
今年以来,全国16个国家试点城市和31个省级试点城市均已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区域卫生规划、大医院支援基层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最近,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医疗改革的三个重要文件,对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将产生“破冰之效”,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殷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