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工艺在我国历史久远,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先民就制造出了漆碗。时至战国,漆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于是在许多生活用具中逐渐取代了青铜器皿。当时以楚国漆器为最盛。到了汉代,漆器不仅数量增加,而且器型种类名目繁多,有兵器、乐器、饮食器、生活盥洗用具等。1997年,安徽巢湖市北山头一号汉墓出土一批随葬器物,其中有各类漆器35件。这些汉初漆器绝大部分完好如新,新颖的造型、美丽的花纹令人拍案叫绝,为研究汉代早期漆器工艺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下面择其4件与读者朋友鉴赏。
金箍嵌玉漆罐(图1)该罐高16.7厘米,口径10.4厘米,腹径20.9厘米,底径11.2厘米,圈足高2.6厘米。平沿方唇,直口,弧肩,鼓腹,矮圈足。外髹黑漆,内施朱漆。装饰多彩,纹饰华丽。口颈圈足部分以铜条镶装在木胎上,铜扣表面线刻4组正反相对的8只凤鸟,鸟首相对,鸟尾相接,并填金箔,外套水晶。肩上部和近底部各镶嵌一周银带装饰,其上等距离点缀8枚半球形蓝色料珠。肩部对置玉质铺首环耳,环耳两边和腹部分别镶嵌有6枚料饰和8枚玉饰,料饰上又嵌有十数颗圆珠。腹部嵌有宽带状金箍一道,金光闪亮,非常醒目。金箍上也等距离填入8枚蓝料珠。金箍上方对嵌8片如意形玉片,每个玉片上都刻有1只凤鸟,曲身卷尾,线条流畅。整器的黑地上除镶嵌物外,都是用赭色勾绘变形凤鸟纹饰。
一件器物上出现如此之多的凤鸟纹饰,并非偶然,安徽出土的诸多楚国青铜器上就有许多凤鸟纹饰。有资料表明,从远古时代起,鸟就是楚人所崇拜的图腾。可见汉初漆器在装饰方面保留了楚文化的传统,并又在新的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此件金箍嵌玉漆罐集金、银、铜、玉、水晶、料器装饰于一身,尤为华贵,让人耳目一新。
银扣彩绘漆盒(图2)此盒造型圆浑,纹饰美观。高17.6厘米,口径20.6厘米,腹径22.2厘米。器作子母口,平沿,弧腹,圜底,矮圜足。盖顶有一圈高1.4厘米的圈状凸棱捉手。盖顶的捉手、器底的圈足、盖下缘和器的口沿均镶嵌银扣饰。器表髹黑漆,器内施朱漆。盖顶中间勾绘3组赭色云凤纹,布局工整,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又在捉手和盖下缘的银扣上用片状铜箍装饰,既增加了美感,也使得器物经久耐用。片状铜箍上刻菱形纹、波折纹和圈点纹,细线条处均填以金丝作装饰、显得非常华贵。盖上和盒的腹部在黑漆地上用赭色绘有菱形纹、圈点纹、花草纹和变形鸟纹,图案布局严谨,线条疏密有致,雍容华贵。
更可贵的是,盖顶和外底还刻有铭文。盖顶刻有“大官”二字,外底刻“十九年,□□□左彻侯,一斗二斗,今甘泉有般□□□□”22字。有些文字缺笔太多,难以辨识。“彻侯”是秦汉时爵位名。秦立二十级爵,《汉书·百官公卿表》:“爵,一级曰公士……二十级彻侯止。”“彻侯金印紫绶”。此铭款彻侯前有“左”字,说明汉代彻侯是分左右的。此漆盒的铭款为研究汉代官制提供了珍贵资料。
彩绘龙凤漆盘(图3)盘高3.9厘米,口径30.4厘米,敞口,宽平沿,斜腹壁较浅,圜底,口沿部镶嵌铜扣饰。盘内区和近口沿部髹黑漆,中间以一周朱漆相间,朱漆地上无纹饰。而黑漆地上分别用赭色与银色漆绘出纹饰,盘心黑漆地上以双线勾绘3组龙凤纹,线条纤细,富于动感。外环绕一圈几何形纹带。外圈黑漆地上还绘有兽首纹、菱形纹和变形鸟纹等。盘的外壁髹黑漆,沿下,上腹壁绘一条几何形纹带。整器构图严谨,纹饰繁简有致,显得庄重、典雅。
该盘外底部刻有19字,旋读为“卅三年工师□(信)宫茜私官四升半今□巷今东宫。”
“卅三年”为纪年号,“茜”似读为曹。“宫茜(曹)”按文义分析应为宫中一个执事部门。“私官”为掌管皇后宫中饮食之官。“东宫”应为长乐宫,西汉时著名的宫殿名,位于长安城东南,现遗址尚存。此盘为揭示墓葬主人的身份、确定墓葬年代提供了可信的线索,十分难得。
彩绘鸟兽纹碗形漆盒(图4)造型别致,纹样多彩。通高17.1厘米,口径20.8厘米。敞口,平沿,矮圈足,盖径略大于器径。盖面呈半球状,顶部用铜钉铆钉一捉钮,背面边缘处有一凹槽与器口相扣合,严实密缝。器表髹黑褐色漆,内施朱漆。器表纹饰以黑、赭红和金黄色漆勾勒。钮的四周以黑漆双线勾绘4组8只变形鸟纹,其颈、身、翅和尾部均填以金色。外饰两组4匹卧马,马头相对。马张口、竖耳,双目圆睁,前足屈于身下,后足反转,蹄心向上,尾端呈鸟首状。器壁也绘两组共4匹马,两马头间以一菱形物相隔。圈足为铜饰,其上浅浮雕6匹卧马图案,着尾相对,尾部也作鸟首形,与盖、器纹饰统一。
此盒的造型、漆色、纹饰充分显示了髹漆工艺的成就,所做马、鸟等形象生动、色彩妍雅,颇有神韵。笔法刚柔并济,采用了线描、双钩、堆漆、浮雕等技法。粗线舒展流畅,细线如同发丝,富有立体感。
漆器在汉代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巢湖市北山头一号汉墓出土的漆器精美绝伦,代表了西汉早期漆器工艺的水平。以上4件漆器现藏巢湖市文物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