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像》
光明网讯(通讯员潘金月)2014年是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蒋兆和先生诞辰110周年,为了纪念他对20世纪中国画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全面展示他的艺术成就,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蒋兆和艺术研究会协办的“不尽丹心——蒋兆和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于11月2日下午三时,在国家博物馆北区一层开幕。
蒋兆和先生是为20世纪中国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技法,其造型之精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之深刻,在中国人物画史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在民族危亡的年代,以苦涩的人生体验和饱蘸深情的沉重画笔,创作了《流民图》等留下时代烙印的重要作品,开创了现代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创作道路,他的“为人生而艺术、执著于人文关怀”的艺术思想,在当代中国仍然影响深远。
《一蓝春色卖遍人间》
“不尽丹心——蒋兆和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汇集了蒋兆和先生不同时期的100件代表作品,其中有多件作品在国内是首次展出。展览分为四个单元:一、“国难家仇与人情民生”,集中展出表现新中国之前国难民生类题材的作品,代表作品有《换取灯》(1935—1936年)、《朱门酒肉臭》(1937年)、《拜新年》(1940年)、《流民图》(1943年)、《大洪水》(1947年)等;二、“时代风尚与建设新貌”,主要展示了蒋兆和表现新中国时代新貌的作品,代表作品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把学习成绩告诉志愿军叔叔》(1953年)、《向毛主席汇报我们的成绩》(1959年)等;三、“肖像留影与写真传神”,汇集了蒋兆和大量生动传神的肖像作品,代表作品有《肖淑芳像》(1929年)、《蒋光鼐像》(1932年)、《黄震之像》(雕塑,1933年)、《老舍像》(1950年)、《茅以升像》(1980年)等;四、“历史人物与文学形象”,集中了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的人物画创作佳作,代表作品有《屈原》(1953年)、《杜甫》(1959年)、《张仲景像》(1955年)、《曹雪芹》(1972年)等。中国国家博物馆会同家属广泛征集散布于海内外的精品佳作,得到30余家机构、私人藏家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展品征集的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临时展览历史上所未有。
在蒋兆和先生看来,同时代的画家,处境不一样,经历不一样,作品也不同;一个人的风格,作品的内容,与他的思想、生活、各种条件分不开。基于此,他画国难、画民生,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国难的亲历者和民生苦难的体验者。他的笔,顺从于他的心;他的心,紧贴着时代的脉动而跳跃。他以其对艺术的独特感知,在普罗主义的十字街头用他的画笔为国立传、为民写真、为己抒怀。同样,面对新中国,他所选择的合乎潮流的表现,亦是在旧中国切身体悟基础上的立场选择,因此,他用自己的艺术为新时代鼓与呼。蒋兆和先生的探索以其独特的创造性拓展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其造型之严谨,笔墨之精深,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之生动,为中国人物画发展到20世纪创作了诸多代表时代的经典佳作,造就了20世纪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历史高峰。
展厅中,独占一面墙壁的《流民图》吸引诸多观者驻足,此图观来令人心生震撼。蒋兆和在民族危亡的年代,选择画国难、画民生,以苦涩的人生体验和饱蘸深情的沉重画笔,创作了《流民图》等留下时代烙印的重要作品,他的“为人生而艺术、执著于人文关怀”的艺术思想,在当代中国仍然影响深远。“蒋先生是我的老师,他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画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对记者说,“先生画中描述的对象多为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大众特别是劳动大众,像流浪者、卖花的、农民、工人等,这次展出的《流民图》描绘的就是抗战时期老百姓到处流浪,流离失所、贫困交加,它深刻反映出那个时代人民遭受水深火热的一种状态,非常具有划时代意义。”
蒋兆和先生在不断推出创作的同时,一生还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自1920年代起的60年间,他相继执教于中央大学、上海美专、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他的创新与革新,教学与实践,无数的佳作巨构与遍天下的桃李芬芳,是20世纪中国画发展史上的独特篇章。他教书育人,培养了无数承前启后的新一代画家,他们如今仍然活跃在当代美术创作的舞台上,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依然在发挥作用和影响。
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展览结束后,蒋兆和先生家属将向国家博物馆捐赠蒋兆和先生的代表作《一篮春色卖遍人间》(1948年)。这幅作品是美术界公认的除《流民图》之外最具艺术价值的代表作之一,曾参加过1949年由原全国文代会组织的“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曾收录到历次编辑的《蒋兆和画册》中,其中1959年发表于苏联的《创造》杂志封面上,并于文中给予极高的评价。蒋兆和女儿在开幕式上说道:“我相信将这幅作品捐给国博是最有意义的活动,也是父亲作品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