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燊(前)与团队在拍摄中(资料图片)
10月30日,两个金油滴建盏和一个银油滴建盏,从建阳飞越海峡,被台北故宫永久收藏。也就在此时,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建阳籍大三学生丁俊燊与团队共同制作的微电影《见·盏》也正式收官,在校园内展播。
“在《见·盏》的开篇,细数了十件流失日本的中国稀世珍宝,其中有一件就是建盏。远渡日本后,建盏被统称为‘天目’。如今,‘天目’已成为黑釉一类陶瓷器的国际通用名。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家乡在建阳。”说起这一切,丁俊燊感慨万千。
第一次接触建盏文化是大二的一天。学校陶瓷专业的同学知道丁俊燊是建阳人,找到丁俊燊了解一些建盏知识。可几个问题下来,就把小丁难倒了。当晚,丁俊燊打开网页浏览,建盏的历史让他震惊了。
今年暑假,大学老师布置了一项实践任务:寻找中国将流失的传统文化。丁俊燊的脑海里首先闪过的就是建盏,于是一个拍摄微电影的计划进入脑海。
丁俊燊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在建阳一中就读时,就是学校电影社的成员。有着多年摄影经验的他,决定担任《见·盏》的总策划和摄像。当丁俊燊向泉州、厦门等地的同学发起集结的“信号”,得到了回应,建阳一中电影社的老师也来助阵。
制作微电影并非易事。确定选题、编写脚本、拟定提纲、确定采访对象,丁俊燊事事都亲力亲为。8月中旬,随着13位同学的陆续加盟,正式投入拍摄。他们拜访了研究建盏的学者、收藏爱好者、技艺传承人等,收获颇丰。韦武是建阳建窑建盏协会的会长,看到大学生们有备而来,那股认真劲感染了他,他将所了解的建盏文化倾囊相授。此后,拍摄团队还第一次近距离参观了建窑遗址,观看了建盏技艺传承人现场制坯、烧制建盏……这一切,让丁俊燊和同学创作热情高涨。
经过两个多月的拍摄制作,《见·盏》终于迎来了“首映礼”,邀请了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全校师生前来观影。时长11分钟的微电影,呈现了建盏曲折的历史,让不少师生不禁感叹于建盏之美。负责画面剪辑的陈少妮说:“虽然我们的首部微电影制作手法很稚嫩,但我们担负起了传统文化传播的责任,这足以让我们自豪。”
微电影首次公映,好评如潮,坚定了丁俊燊继续用镜头记录家乡传统文化的信心。对于明年假期的拍摄计划,丁俊燊已经锁定主题——大红袍,明年暑假,丁俊燊的茶之旅让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