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文博界中学院派与民间派的相处之道

文博界中学院派与民间派的相处之道

2014-11-13 09:37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文博界有所谓“学院派”与“民间派”,也有博物馆和收藏经营界“两道”一说。我置身所谓“学院派”的博物馆四十多年,深知双方历来就有互相瞧不起的偏执,但大都相安无事,不乏朋友、师生间的友好关系。不过,一幅苏东坡“功甫帖”,搅得双方剑拔弩张,互不买账,有的甚至祭出了“文革”式的刻毒语言,有的直接闹上了法庭。事发已经一年,至今余波不断,惊动海内外,社会氛围极不健康。我感到有必要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

真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作为博物馆的一员,不想、也没有必要去列举博物馆的专家要比民间的多多少,强多少,去与“民间派”一较高低;更无必要莫名其妙地去唱衰“民间派”。民间藏龙卧虎无人否认,但全国那么多庞大复杂、“国之瑰宝”集粹的博物馆机构,居然是靠一批无能之辈维持在那里,同样难以想象!《博物馆鉴定家为何越来越弱?》的作者希望博物馆能吸纳民间专家的提议,是个不错的主意。目前,尽管博物馆的人才制度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欠缺,但博物馆正规的录用渠道比较畅通,自身的培养机制尚且有效,民间特长人才的吸纳,早已通过多次知识竞赛、综合考核,择优录用,发挥着有目共睹的能量。作者应该知道,他所在的上海,不少出色的、知名的博物馆在职专家,就是从民间选拔出来的。

文物鉴定,确实深奥繁难,古代就留下了不少真假难辨的伪作、仿品。当今,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奸商、犯罪分子以匪夷所思、瞬息万变、几可乱真、防不胜防的作伪手段,把文物市场搅得赝品泛滥,由此也对文物鉴定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不要说学术派与民间派,即使在自身派别之内,文物鉴定引起的矛盾也会发生。文博界经常举办的学术研论会,就是不同观点交流、交锋的文明平台。几年前盛传有幅古画,在京沪两位如雷贯耳的书画鉴定大师面前,结论截然相反,真伪两重天。吴冠中先生在世时,有幅被他亲自否定的用他签名的油画,拍卖行照样不买账,不但打赢了官司,而且被当作真品成功交易……我们如何面对?很复杂,我不曾仔细梳理过。

我热衷于古玉研究,偏重学术性。早年,在市场上交过学费,失过面子,让我痛下决心,虚心求教,潜心研究,结合自己的考古专长,取得了一些实战经验和学术成果。与此同时,在与所谓的民间派的接触中,也取得了一些与他们和谐相处的技巧,特别是牵涉到市场上的文物,我感觉千万不能逞能示强,怕被人看低而轻率表态。因为既为文物,它们的价钱都不会是小数目(有几房间假古董的藏家不在少数),稍有疏忽,极易伤了人家的自尊,有的直接会引起人际、经济、法律上的矛盾或冲突。有些实在无法回避的表态,也最好采用旁敲侧击,隐隐暗示的方式。当然,同行老朋友之间则另当别论。

我可以为了一件玉器、一个观点、一个文化现象,连发多篇针锋相对的商榷文章。上海有一批红山玉器痴迷者,他们由画家、企业家、离休干部等组成,其中不乏能说会道者,有的还出版过几本专著。但凭我的经验,被他们视若珍宝的收藏,大部分是新近的仿品。而他们却不以为然,可以和我滔滔不绝地辩论一番,甚至特邀我和他们一起做央视红山玉器的专题节目,与他们的观点大唱反调。有的还很谦虚,邀我常来常往,帮他们敲敲木鱼(意指经常提醒、提示),我当面戏称他们都是铁木鱼,敲不动。这种身份上、观点上似乎水火不相容的关系,没有影响到我们能够成为各持己见,相互宽容,共同提高的好朋友。我想,这是一种缘分,是一种应该具备的豁达的态度。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