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L.S.洛瑞:艺术家·人民展览将亮相南艺美术馆(组图)

L.S.洛瑞:艺术家·人民展览将亮相南艺美术馆(组图)

2014-11-13 09:39 文章来源:新浪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展览海报

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主办,克莱恩•卡尔曼画廊(英)、艺触咨询(英)及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协办,萨尔福市政府(英)及洛瑞中心(英)合作支持的“L.S.洛瑞:艺术家•人民”展览将于2014年11月14日正式亮相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并展出至2014年12月16日。

劳伦斯·斯蒂芬·洛瑞(L.S.洛瑞,1887年—1976年)是英国20世纪最重要和知名的现代艺术家之一。此次展览汇聚的近三十幅洛瑞具有代表性的油画及纸本作品,均由我们精心挑选自英国重要的公共和私人收藏。《L.S。洛瑞:艺术家·人民》是继2013年英国泰特美术馆的大型回顾展之后,洛瑞在英国本土以外美术馆的首次个展。这次展览能够使来自南京、中国甚至更大范围的新观众有机会欣赏洛瑞的作品并了解它们的价值。

 

劳伦斯·斯蒂芬·洛瑞(L.S.洛瑞,1887年—1976年)

一百年前,洛瑞在英格兰北部的曼彻斯特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当时的曼彻斯特迎来了一场英国社会不可阻挡的大变迁。洛瑞和曼彻斯特城一起处在了英国工业迅猛发展的中心。工业的突飞猛进,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变革。城市里挤满了人,林立的厂房和烟囱将人们层层包围(《工厂景观》,1965)。这也正是中国与洛瑞作品之间的共鸣之处,这也是在中国举办此次洛瑞作品展的原因。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国,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正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化方式。这与大约一个世纪前洛瑞对英格兰北部的那场工业变革的观察和记录有着高度相似性。无论是那个时候的英国人,还是现在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或南京这样大都市的中国人,我们都会有相似的感受和生活体验。我们伴着拥挤的交通奔波在上班的路上,我们在享受经济发展的同时又承受着环境恶化的压力。我们如何面对环境的改变,我们如何适应现代工业化社会的生活方式,我们如何与人群共处?我们又该如何与自己相处?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打破时空限制,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展览,我们会获得一些安慰,并引起我们的反思。

 

安的画像,1957,木板油彩,44x59cm

我们感谢英国诸多重要公共机构、企业及私人对此次展览的支持和赞助,包括英国克莱恩·卡尔曼画廊、艺触咨询有限公司(英国),英国洛瑞中心、萨尔福德市政府,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AXA安盛艺术品保险,以及Willis韦莱(全球保险经纪人与风险顾问)。我们很荣幸在当下向公众推出该展览及相关活动。本次展览的媒体发布会将于2014年11月14日下午3:00在南艺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

 

 

躺在墙上的男子,1957,布面油彩,40.7x50.9cm

艺术家介绍

劳伦斯·斯蒂芬·洛瑞(简称L.S.洛瑞,1887年—1976年)出生于英格兰北部的曼彻斯特。他是英国最有名、最成功并且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他的油画和素描记录着英国不断变化着的社会自然、和人文景观。英国社会的重大变迁贯穿了20整个世纪,而洛瑞这样的创作方式和题材也一直延续到1976年,直到他离开人世(时年89岁)。

二战前与战中期间,洛瑞描绘的主题展现了后工业时代的英国(北部)社会中生活的艰辛以及社会纷争;而那些对未来充满了隐忧画作则反映了艺术家本人的沮丧和坎坷生活。洛瑞白天不得不出门为收租公司去收房租,只能晚上画画,而且还要照顾他生病的父母。他的很多作品色调阴暗,并使用厚重的油彩和多层涂抹方式创作。他以这样的绘画方式突出同胞们的艰难生活。

 

工厂景观,布面油彩,1965,49.5x59.5cm

一战的余波使得英国社会依然处在破产的边缘:新兴的、躁动的、尚未争取到权力的工人运动,衰落的帝国,还有刚刚经历了毁灭性重创的“金融体系”萌芽,造成了英国严重的经济动荡和社会恐慌。这时的英国尚没有如今的全民医保或社会福利的庇护,完全是一个阶级当道的社会。很难说此时的英国是否已经真正从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走上了崛起之路。

 

 

洛瑞虽然为收租公司打工,但他绝不是那个困苦社会的寄生虫。事实上,他本人十分无私。但洛瑞的作品却是和那个充满绝望和困顿的社会相依相存的,甚至“得益于”这样的社会。他绘画的大量景象都发生在公众视野之下,只不过众人见过且过,唯有洛瑞记录了下来。伴随打架斗殴、意外或是警察逮捕而来的喧嚣和骚动常常会招惹来人群的围观,但这只不过是平常无奇又煤烟缭绕的曼彻斯特普通一天,顶多算个谈资,很快就被遗忘。二战前及40年代初期,这些内容就是洛瑞的视像调色板上的油彩,他一心要以纪录片摄影师一般的忠诚将所见的内容如实地反映在画布之上。洛瑞,一个真正的社会历史学家。

1945年以后,艺术家的作品随着社会变迁发生了很大变化。洛瑞从办公室的工作中退休、经历了双亲的过世,同时也因为作品在艺术市场中大获成功和日益增长的名声而倍受鼓舞。他重新焕发出活力。尽管他在生活上还是放弃了诸如电视机、电话机和汽车(洛瑞喜欢乘坐出租车去他常去的地方,这点和我很像)等战后现代化的新装备,在艺术创作上,有些上了年纪的洛瑞开始营造一种更轻快的感觉,使用更为明亮和更多种类的色彩,欢快、均和。洛瑞依然描绘那些社会记录式的宏大复杂景象,但都是些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作品。这与英国当时对更加稳定、健康和富足的未来与日俱增的的向往不谋而合。

我已故的父亲安德拉斯·卡尔曼(1919—2007),在他20岁时以匈牙利的犹太难民身份于1939年来到英国。10年后,他在曼彻斯特开了他的第一家画廊。洛瑞于1950年参观了画廊并成为了画廊的客户。他在我父亲为画廊经营一筹莫展的时候,从他手上购买了一幅法国艺术家的作品。尽管洛瑞和我的父亲有很多不同,包括年龄、国籍、背景、行为方式甚至身高,但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57年,我父亲把画廊搬到其现今的所在地——伦敦骑士桥。虽然从来不是洛瑞的一级经销商,但多年来画廊已经交易了几百幅洛瑞的作品。画廊也举办了多场有趣的洛瑞展览,出版了丰富多样的画册,并一直在鼓动英国艺术机构向海外推广洛瑞的作品。但非常遗憾,这在洛瑞和我父亲的有生之年从未发生过。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能够协助实现洛瑞作品在中国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的展出,我感到十分的开心和荣幸。这个展览虽然规模不大,但意义非凡,因为这是洛瑞第一次在英国以外的美术馆的举办展览。因此,我要感谢AMNUA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的全体工作人员,特别是馆长李小山先生,联合策展人王亚敏先生,BurberryAsiaLtd。(博柏利亚州有限公司),Willis(全球保险经纪人与风险顾问)以及AXA(安盛艺术品保险)。尤其要感谢的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在英国合作项目的代表肖朗女士。我和她相识于2013年的伦敦大师艺术博览会,她的富有感染力的热情和鼓励才使得这个展览最终得以实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