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刚决出冠军的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余热犹在,人们对汉字认识的热情仍在不断高涨。汉字不仅是代表中华文化的文字载体,更是数千年华人文化的精神与核心价值,然而由于信息化时代发展,成人对汉字的掌握越来越少,汉字的历史更是知之甚少,手写也越来越不受重视,汉字文化传承正面临着巨大危机。本期将以汉字解构艺术为主题,让更多人了解到汉字莫测多样的文化与艺术。
线像:解构分析显个性笔墨中有精气神
创造汉字的思维模式与毛笔的使用,不但决定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走向,同时也呈现了中华文明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化的体质和大方向。戴明德的汉字艺术正是将汉字一一解构,用不同的思考和表现进行现代思考,尽管在形式上与传统书法大有不同,更加接近艺术绘画,但究其根本还是与书法异曲同工,那就是表达与追求书写中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精气神。汉字艺术的书写最终不是写字,不只是玩弄视觉外在形式的趣味,而是向内寻找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气的流动和节律,这是一种与外在的交流与感应、融合与表现,更是一种对生命的表达和对宇宙的感知。
线像是指用各种形态的线组合成的一种有意境、有韵律、有艺术趣味的线的形象,中国的线像随着工具、材料与社会背景的改变,在不断发展与丰富着,在历代书法、人物、山水、花鸟、民间艺术中呈现出繁多的程式与图式。一个艺术家通过他的线像来呈现他的心像,线像是他气质、修养、学识的外表,也是他人品、人格的显露,更是生命精神的外化。当代画坛的线像中,有太多的古人与他人的僵死线像,没有个人生命的渗入与艺术的感悟,没有在与自然的交流中达到共振,只是一些没有灵魂的躯壳。后代的人们往往只看到最外围的枝叶,误以为他就是全部的东西,反而忘记了其内在的根,往往抱住枝节就以为这是传统,最明显的是对笔墨的误解,把已有的笔墨图式作为疆界,导致中国文化也变成僵死的古董。
字形:历史传承在其中表音表意更有魂
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具生气和生命力的文字,承载着悠久的中华文化历史的记忆,它的创造与书写呈现了中华文明的思维特性与核心价值。因此,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具有精神性的文字,每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生命、一个架构、一个节奏、一个旋律、一个艺术创造。
作为世界上唯一还存活的象形文字,汉字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网友新“创造”的用来表达热门用语的文字,尽管玩笑成分居多,但这恰好是利用了汉字象形表意的特点。它的肇始可归入绘画性文字,字形的变化是一个由象形到抽象化的过程,汉字艺术是汉字思维的自然延伸的结果。
在汉字听写大会上,那些初中生靠着扎实而刻苦的背功,听写出一个个成年人都很难写出的生僻汉字是挺厉害,但死记硬背的结果并不能让他们通过比赛真正了解这些汉字的文化。常常看到一个选手答不出题时,尽管专家们给出了词语的意思提示,孩子们也完全想不出答案,因为选手们记住了音和形,却不明白每个汉字的意。所以很多外国人都认为汉语是最难学习的语言,因为他们要记住每一个汉字的音,还要记住汉字的意,在这基础上再学习词语和句子,的确会令思维定型的成年人感到头疼。尤其是在汉字经过简化之后,很多失去了原来的字形,现代人就更加不明白这个字背后的真正内涵。
意象:创造民族新文化时代变化在其中
中国文化与中国画在现今历史阶段中,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刻,正需要重新梳理、认识传统文化精神,用怎样的形式激活原文化中的生命动力,并吸纳外来文化的有益元素,使我们民族新文化具有更强生命力与时代特性,是当代艺术不得不考虑的课题。
在戴明德的汉字艺术中,我们看到了汉字的生命力。同样一个“寿”字,他可以用截然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线条的解构,一种图像式思维展现在眼前,观众可以用接近古文字创造时的形象思维来思考,可以结合自身感受来思考,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意象在汉字中的多样性。这样的表现不像书法,更像绘画,也能让人摆脱书法和国画中那些拘泥于传统图式的定式思维,了解到汉字的表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