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图)水下考古:一次次奇妙探险

(图)水下考古:一次次奇妙探险

2014-11-18 09:56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U5826P1081T2D170730F6DT20141118090041.jpg


考古人员在海底拍照



很多考古发现都出于偶然。水下考古也不例外,从震惊考古界的“南海I号”到意义重大的“南澳I号”,都属“无心插柳柳成荫”,而我国开始关注水下考古也出于一次偶然。那是1985年,英国人米歇尔·哈彻在南中国海域打捞出一艘古沉船,船上满载康熙年间的青花瓷器,之后,这些青花瓷出现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拍卖行。当时,国家文物局得到消息曾委派陶瓷研究专家耿宝昌、冯先铭赶赴拍卖现场进行回购,可惜因高出起拍价10倍的成交价使两位专家无力举牌,最终回购落空。那件事成了每一位文物考古人的心头之痛,从此,中国考古界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海洋。


众所周知,中国有300余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疆,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和丰富的内陆水域,曾经辉煌的航海史更是留下了丰厚的水下文化遗产,那么究竟有多少我们未知的遗迹?仅以南海海域为例,有学者推测,宋元以来,大约有10万艘古沉船沉没于此。面对如此丰富的海底遗迹,我国水下考古事业也开始迎头赶上。1987年,考古界吹响了组建水下考古队伍的集结号,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诞生;1988年,由全国各文博单位选送的9名考古人员作为水下考古第一期学员参加了交通部广州潜水学校为期两个月的培训,从此我国首批水下考古专业队伍产生;2001年,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和福州市考古队等单位组成的水下考古队来到广东省阳江市东平镇,开始了具有我国水下考古里程碑意义的古沉船“南海Ⅰ号”的调查。相继,辽宁绥中三道岗元代沉船、中山舰、“碗礁I号”“半洋礁I号”“南澳I号”“小白礁I号”等古沉船先后被发现。一直到今年,我国自主研制的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顺利试航和启用,预示着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风生水起。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