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苑利:在中国非遗保护工作中NGO是弱项(图)

苑利:在中国非遗保护工作中NGO是弱项(图)

2014-11-25 11:09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当下NGO组织参与非遗保护是中国的弱项

  中国文物网:中国NGO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情况如何?

  苑利:目前,国外甚至包括中国的台湾地区NGO组织都是非常发达的。在中国,虽然现有的一些相关组织也参与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但与国外相比,当下中国NGO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从整体上看,NGO不发达,NGO组织参与非遗保护还不够广泛和深入,这是中国的一个弱项,未来在这方面我们还要做更多的工作。当下,中国的社团组织在管理上、准入上比较严格,未来随着NGO组织在管理、申报、准入方面的逐渐放开,非营利组织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将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中国文物网:为什么强调NGO组织在文化遗产保护当中的作用呢?

  苑利:凡是参加NGO组织的机构、团体或个人,多半都是有专业背景的专家,在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他们以谨慎、负责的态度对待保护工作。第二,这些人有着共同的志向——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所以在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他的态度更端正,他的动机更纯正,在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没有那么多的私心杂念,不掺杂任何私利,他们完全因热爱文化遗产而加入遗产保的护队伍。

  中国文物网:目前NGO组织一般有哪几类?

  苑利:这种组织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学术性的组织,主要由专家学者组成,例如成立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主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另一类是由艺人、匠人和非遗爱好者组成,此类团队的保护工作则更倾向于对非遗传承可持续性的维护,该类团体能将懂行的人凝聚在一起,有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共促非遗的传承。

  专家介绍

  苑利(1958~ ),民俗学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民俗学、文化遗产学、中日韩文化源流等方面研究。1990~1992年受东京都立大学邀请,任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客座研究员,从事中日韩远古文化比较研究,兼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院非常勤讲师;1994~1995年赴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从事韩民族文化来源研究;2003~2004年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邀请再次赴韩,在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从事文化遗产学研究。主要代表作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韩民族文化源流》、《龙王信仰探秘》、《中国民俗学教程》、《从稻作文化看韩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干部必读》等。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