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刘庆和:在白话中复活(组图)

刘庆和:在白话中复活(组图)

2014-11-28 13:56 文章来源:艺术客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体检  67×50cm  纸本水墨2014

体检 67×50cm 纸本水墨2014

  第四点:搅拌在时间记忆中的画作

  下面不得不说说刘庆和那些搅拌在时间记忆中的画作。刘庆和的画是城里人的画,有城里人的线条和颜色,这种风格与中国画原有的、与生俱来的乡土气息是有疏离感的。这是刘庆和的特点,也是他被小小质疑的原因。还想再提一下天津,这个曾经骄傲的、发达的港口城市。在我的记忆中,天津上世纪70年代比北京时髦多了,有满街的霓虹灯,有起士林的冰淇淋,有街道两旁挺胸站立的洋楼儿。因此,我们多少在刘庆和的作品中看到些“洋范儿”,可称之为“小资”但又不同于今天的“小清新”,因为这种气氛很像罗马柱的那些卷花柱头,很烂漫但不轻飘。

  时代的纹身早已不仅渗入了刘庆和的肌肤甚至刻在了他的骨头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红灯记、红宝书、红领巾,红色娘子军,热烈而又性感,我猜想刘庆和拿起笔这些“东东”就会自己跳出来,根本无需算计。但他那些人物,没有眼珠,空洞一般的眸子,是对时代的再描述与再探求。历史片段性的价值就是其价值的特殊性,这些边缘的集体意识混杂着都市生活、全球化、水墨、当代艺术,被置入思考的锅中煮沸、晾凉,再看看是否合口味。一个人年轻,有火气,叫滋毛炸刺;一个人成熟,有分寸,叫圆滑。成功而不圆滑叫有赤子之心。刘庆和试图保留、搜寻、抓住他艺术中的这点“赤子之心”,哪怕已经有了包浆。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