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公共艺术应该如何分配 公共性与艺术性

公共艺术应该如何分配 公共性与艺术性

2014-12-09 14:11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孙振华说,问题是对于公共艺术,一般城市并不这么想。每个城市都希望杀鸡用牛刀,无论什么项目,都希望请到最好的专家,特别是国际大师来操刀。每个城市都追求“高大上”,不管自己城市的规模、定位和经济实力,哪怕它的背面和角落是如此的脏乱不堪,都要竭力追求某个局部的灿烂辉煌。每个城市都渴望当全国第一,哪怕只是在某个方面当个“鸡头”也好,就是不愿量力而行,做一个快乐的“中、小”,做最合适的自己。“公共艺术和所谓纯艺术,应该是两种‘好’,它们有时候有重合,更多的时候,在不同眼光和标准下,各好其好。衡量一个城市的公共艺术是不是最好,也要看它与这个城市的匹配度是不是最高。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城市大众的需要。”

  公共艺术嫁接化的警惕

  鲁虹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公共艺术在中国并不存在,蒲鸿强调公共艺术在中国的“水土不服”和“虚假繁荣”,金晖认为中国还处于“前公共艺术”的层面,孟彤说公共艺术的学院教育是“学科泡沫”,等等,这些言论都源于对公共艺术嫁接化的警惕。

  在我们周围,越来越多的概念冠以“公共艺术”的头衔。什么“当代公共艺术”、“城市公共艺术”、“广场公共艺术”、“公共装置艺术”、“公共设施设计”、“公共环境艺术”、“公共景观设计”、“公共雕塑”等等。还有的时候,博物馆与画廊、公共审美普及教育、甚至公众的艺术消费等,也都被统称为公共艺术。

责任编辑:李亮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