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烂夺目的掐丝珐琅工艺
国宝精粹“景泰蓝”工艺是有着鲜明民族特色和传统风格,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继承了中国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错金银镶嵌工艺,以及饰釉和镀金工艺,纹样也与漆器、玉器、染织中的图案表现形式一脉相承。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达到极高的工艺和艺术水平,且以孔雀蓝釉最为出色,故而被称为“景泰蓝”
“掐丝珐琅在民间被称为‘景泰蓝’。明代宣德、景泰年间是掐丝珐琅发展的鼎盛时期。”广州市文物总店副经理蒋斌介绍,在明代,景泰蓝受到皇帝青睐,它用薄而窄的铜丝掐作成多种图案,粘在铜胎上,填上各色珐琅料,经过烘烧、磨光等工序成器,因当时釉料多呈蓝色,故“景泰蓝”在民间成了掐丝珐琅的俗称代名词。而明代宣德、景泰年间也成为了掐丝珐琅工艺的代表时期。”
“虽然明代中后期景泰蓝均有制作,但都没有超过宣德、景泰时期的水平。明代晚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掐丝珐琅工艺一度陷入低谷。直至清康熙年间,掐丝珐琅器才重新开始烧造。掐丝珐琅在雍正和乾隆年间才迎来了第二个高潮。”蒋斌告诉记者,清乾隆是掐丝珐琅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据档案记载,造办处制作了数量可观的珐琅器,包括宫廷典章用品、佛堂用品、生活用品、陈设品和文房清供等。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工艺还常与画珐琅工艺相结合,并镶嵌珠宝,具有典型的金碧辉煌的皇家艺术风格,这一工艺品种在清代乾隆时期达到了一个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