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古陶文:笔道遒简一任自然

古陶文:笔道遒简一任自然

2014-12-10 15:08 文章来源:甘肃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再看看河南安阳出土的陶文“皿”,这个字《陶文图录》里收了四个,这在同期的甲骨文里有较多的存在。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一种内在关系,这就是社会上层和社会下层,共同生活在一个通用的文字体系之中,由于器皿的“皿”自身的繁复性,造成了“皿”字各自不同的形态,但它的基本构成部件都是相当统一的,表现出了它大的方面的确定性与细节的曲尽变化。

  战国时代的陶文,现在的学者像高明、王恩田都进行了地域分类。经过分类的陶文,尤其像齐国民营制陶业同乡同里的陶文印的形状、铭文格式、书体大都相同这一现象,王恩田认为当时很可能出现了以刻字为谋生手段的刻字业。这种印模是活字印刷的先声,但一直滞留在原地没有发展,一直到了宋代才用于印刷。印模的出现,比手工刻画更为快捷方便,也更为标准明确,作为商标的作用可以随着商品永久地存在而有了准确的区别。

  刻制了一个陶模,要用多长时间,印多少个器皿,当然没有规定,只要不坏,可以一直用下去。日常的文字在使用中不断变化规范,陶模却没变,用到最后就和现行的文字发生了差异,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作为一个世代相传的作坊,既然有了自己的标记,那就世代相袭,以致出现了像青铜器族徽那样的状态,铭文和族徽文字发生了时代的错位,这种情况在陶文中仍然是存在的,作为相同的大文化背景,这也不足为怪。

责任编辑:李亮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