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书画作伪:民间认为正派人不应断人财路(组图)

书画作伪:民间认为正派人不应断人财路(组图)

2014-12-18 15:56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几乎是没有文物市场的,至于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所谓“文物”这样的东西一律变成了“四旧”,烧、砸都唯恐不 及,哪会想到它们还有值钱的一天。近些年来,文物拍卖市场日趋活跃,书画的拍卖价格又呈上升趋势,古画且不去说了,价格十分惊人,就连当今的大小名家,行 情也颇为看好。由此便出现了众多假冒伪劣之作,搞得拍卖行当内防不胜防,于是打假呼声渐高。但是喊归喊,局面并未见根本好转,伪作仍然招摇过市。

  书画作伪的现象为何屡禁不止,还愈演愈烈、花样翻新呢?这里面除去有利益可以获取这样的客观因素之外,在人们的主观意识上,似乎还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禁忌不无关系。

  清代龚炜在其《巢林笔谈》一书中,曾经提到有所谓“十二戒”之说,这“十二戒”属于中国民间的禁忌。即意在说明如果犯了这些戒条是“伤阴骘”的,是正派人所不肯干的,也就是说干了这样的事是犯忌讳的。其中的第四、第九两戒,“……见人交易,而偶谈价值,意非不公也;而卖者之情,急于买者,有难言之隐焉。其所 当戒者四也。……人以无能滥竽,正于借人包荒,而或出一精察之语,使彼无可容身。其所当戒者九也”。

  前一条是说断人财路,后一条是说破人饭碗,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坏了的事。龚炜认为这些禁戒是“人心风俗之厚薄系焉,亦祸福灾祥之机所由伏也”。明朝“吴门四家”之一的沈周,画史上说他“与物无怵”(清·姜绍书《无声诗史》)。便有人制作伪画,冒充他的作品。凡是有人拿了这样的赝品请沈周题字时,沈周明明看出 这不是自己的手笔,但是却从来不说穿,“欣然为书”,一点也不计较。以上这段故事一方面说明沈周为人的宽厚,另一方面未必不能说是沈周心存禁忌,不愿意说 或不便说。但是写下这段故事的人则是把它作为沈周的高尚品德加以颂扬的,丝毫没有认为其中有何不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