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于洋:师传的诤言

于洋:师传的诤言

2014-12-19 14:45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一九二三年,二十七岁的潘天寿在沪任教于上海 美专,经老友诸闻韵的介绍,与年近八旬的吴昌硕相识。谈诗论画间,缶老对这位才华横溢的晚辈阿寿激赏不已,向来很少评价他人诗文书画的吴昌硕对于潘天寿画 作以“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的篆书集联相评。一次,潘天寿画成了一幅自己较为满意的山水画,拿去给吴昌硕看,吴看后“仍旧只是说好”,但当晚 写就一首长古“读阿寿山水障子”,次日早晨托诸闻韵交予潘天寿。诗中既有“久久气与木石斗,无挂碍处生阿寿。寿何状兮颀而长,年仅弱冠才斗量”的夸赞,更 有末段“只恐荆棘丛中行太速,一跌须防坠深谷,寿乎寿乎愁尔独”的担忧与指点。

  在距吴、潘那段伟大的忘年之交和师生之谊整整 九十年后的今天,那个两代画坛宗师的“交接”时刻,连同那段诗意的诫语已成近代画史上的公案。潘天寿在回忆中这样评述缶翁的点拨,“诗里的内容,可说与平 时不同,诫勉重于褒奖。在此也知道昌硕先生对于研究学术的态度,极重循序渐进,不主张冒险速成。”接着他提到了吴昌硕对他的劝诫:“我在年轻的时候,便很 喜欢国画;但每自以为天分不差,常常凭着不拘束的性情,和由个人的兴趣出发,横涂直抹,如野马奔驰,不受缰勒。对于古人的‘重功夫、严法则’的主张,特别 加以轻视。这自然是一大缺点。昌硕先生知道我的缺点……深深地为我的绘画‘行不由径’而发愁。”由此,潘天寿也切身体会到人格修养与绘画创作的关系,以及 文人画在收与放、自由与自觉之间的关系,进而明确了自身的艺术方向,由青年时代信马由缰的肆意挥洒,逐渐收敛而向严谨与深邃发展。在那次会面四年之后,吴 昌硕因中风去世,而其后潘天寿每次面对诗书画之承传与拓进的问题,便会想到吴昌硕对他说过的话:“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他在创作和思考中逐渐 解决了“行不由径”的问题,又延续了一直以来的雄浑霸悍之气,遵循“有常必有变”的思想,取诸家之长,遂成自家之体。

责任编辑:李亮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