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画廊 > 邹中华--画笔生新辉(组图)

邹中华--画笔生新辉(组图)

2014-12-24 16:13 文章来源:中国财报  作者:刘伊婷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国家一级美术师邹中华近照

媒体人、策展人、收藏家,多年来纵横于社会各界的丰富经历,为邹中华披上了无数耀眼的光环,但在他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却没有任何浓墨重彩的渲染,只是在名字旁边简单地印着“画家”二字。“画画是爱好,更是梦想,从十几岁拿起画笔至今,这份最初的梦想一直如影随形。”在艺术圈里兜兜转转,邹中华心中的画者情结始终执着如初,为了画好一幅画,他可以沉下心来,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精雕细琢好几个月,直到每一道光、每一层影、每一抹色都恰到好处。

2014122310091140.jpg

求学时代

一捆画作敲开军营大门  

邹中华出生于湖北孝感的一个小乡村,父亲是华中师范学院的大学生,60年代毕业后放弃了国家干部然后回乡教书,各种的艰苦难以言喻。没有学生,只能挨家挨户走访动员;没有教室,就用祠堂、破庙、牛栏代替;没有课本,父亲亲自刻板上县城油印。正是那些图文并茂的“原创”课本,点燃了邹中华画画的热情,他开始尝试画一些简单的漫画,希望能帮上父亲的忙。

一张、两张,一摞、两摞,一捆、两捆,日积月累,家里的画作越堆越高,邹中华笔下的作品也开始有模有样,不少报纸刊登了他的漫画,有的甚至给他开了专栏连载。“因为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当时的作品只是创意取胜,基本功并不扎实。”让邹中华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起步阶段的萌芽作品,竟为他敲开了通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门。

邹中华与潘洁兹先生在首届工笔大展上

那一年,部队来村里征兵,年仅14岁的邹中华瘦小单薄,在一堆应征者里并不显眼,但他随身携带的厚厚一捆画作和报纸却吸引了众多的目光。接兵的部队营长看了他的作品后高兴地说:“部队急需绘画、写作人才,上级还专门作过可招特长兵的指示,只要政审合格,身体健康,就可以顺利入伍。”就这样,背着画夹和画笔,带着炽热的画画热情,邹中华走进了军营。

部队的生活比想象中还要紧张,除了要参加日常的军事训练外,邹中华还担负着黑板报、标语、画壁画等宣传工作。“很多绘画的基础知识都是在那个时期积累的。”因为勤学苦练,邹中华的黑板报总是全团一流,还被机关请去画幻灯片及壁画。不仅如此,他的新闻稿件及美术作品也时常见诸报端,并多次在军内外美术作品展览上获奖。“三次荣立三等功,十多次受到嘉奖,被部队授予自学成才的光荣标兵。” 回顾军旅生涯,邹中华坦言,画画不仅开启了通往军营的门,更为自己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他的人生因此而豁然开朗。

范曾先生为邹中华先生题跋

娄师白夫妇前往邹中华工作室亲临指导

邹中华与恩师崔开玺先生

邹中华与恩师刘大为先生

邹中华与恩师刘天呈先生在央视谈艺

邹中华与恩师史国良先生

邹中华与范曾先生成为忘年交

一番努力换来名师指点

虽然在部队屡立新功,小有名气,但邹中华心里始终有一个结解不开,因为是自学成才,他在画工方面始终有所不足,急需专业人士的指点。经过一番打探,他听说驻马店高中美术老师周喜画功扎实,在当地远近闻名,于是登门拜访,求周老师赐教。

“刚开始,吃了很多次闭门羹,周老师不肯贸然收徒,总推辞说没时间。”为了拜师学艺,邹中华花了不少心思,也下了无数苦功,他打听到周喜的内弟刘百顺在驻马店电影院工作,经常要画电影宣传画,于是主要请缨帮忙画画。“我所在的部队在山沟里,每次进城都要翻山越岭,走20公里的山路,搭一两个小时的盘山公交,到确山县城后再转车到驻马店,每次仅单程都需要5个多小时,而且晚上必须赶回营房点名。”虽然路途崎岖、往返周折,但邹中华总是准点到达,用心作画。

时逢冬天,街头寒风刺骨,邹中华的脸冻裂了,手生了冻疮,但画笔依然稳健有力,刘百顺被感动了,专程去找周喜说情,希望他能收下这个执着的徒弟。“他能吃苦,有韧性,又有灵气,人物形象抓得很准。”最终,邹中华赢得了周喜的认可,也换来了宝贵的听课机会。不仅如此,在周喜的推荐下,邹中华还被驻马店地委宣传部聘为驻马店日报专职美术编辑,每天为报纸书写美术标题及画插图,成为一名军民共建文明的使者。

一边上课巩固基础,一边工作勤加练习,身兼数职的邹中华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凌晨6点,天蒙蒙亮,他就要起床跑操。随后,还要补习文化课,提升文化水平,同时宣传工作也要两手抓。晚上8点,他风雨无阻地赶到驻马店高中上美术课,跟周喜现场学画画。下课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报社,开始美编工作,当时没有电脑,所有的美术标题和插画,全凭邹中华一笔一划地描画出来,即使是以“快手”著称的他,也要忙到凌晨两点才能下班。

“虽然很累,但不觉得苦。相反的,我尝足了画画的甜头。”邹中华认为,在他的画画生涯中,这3年是关键的突破升华期,无论是日复一日的基础训练,还是美编工作的实践练习,都是宝贵的积累。

在这3年之中,邹中华学习创作两不误,上千幅美术插图、新闻稿件纷纷见诸于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等报刊。他的画技一路突飞猛进,梦想也随之起飞。

2014122310175797.jpg

邹中华正在创作中

一个梦想拓宽艺术之路

1990年,北京王府井夜已深沉,喧闹的步行街归于平静。此时此刻,在王府井街头游荡的邹中华内心却很不平静。背包里满满当当的装着一幅幅画作,心里则被兴奋、激动、紧张等各种情绪塞得满满的。此次千里迢迢进京,为的是圆一个梦想——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军艺)深造。

“艺术之路没有止境,我希望自己能走得更远。”军艺是全军最高的艺术殿堂,虽然面向全国各大军区招生,但竞争非常激烈,机会少之又少。受到梦想的牵引,邹中华情不自禁地踏上了进京之路。下火车后,为了节省住宿费,他来到王府井的步行街溜达过夜。第二天一早,他沿着公交路线,又步行到了军艺。“当时又困又累,但心里始终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催使邹中华一路过关斩将、排除万难,最终被军艺录取。

1991年,邹中华如愿进入军艺美术系学习油画专业,师从著名油画家崔开玺教授。在军艺,他学会的第一课就是“精雕细琢”,“一幅素描要求画两三天,人体模特则要画上一两个月。”这让画画“快手”邹中华有些不适应。直到有一天,他的习作《头戴钢盔的女兵》被拿到走廊展示,一边展、一边改,反反复复,翻来覆去,几天下来,因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思考,很多之前没有注意的细节,都一一清晰地浮现出来,邹中华深刻地体会到慢的妙处,“难怪很多知名画家都是慢工出细活,一幅作品可以画上一年。”

军艺是邹中华的梦想之地,在为期3年的学习中,沿着画画的轨道,他的追梦足迹不断拓展延伸。为了追求长远目标,他主动到企业管理出版社、长城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等多家出版单位担负美术任务,做文学插图和封面设计。课余时间加班加点,他设计了120余册书籍及杂志封面,编辑了几百万字。

邹中华受邀为主持人毕福剑画肖像

邹中华为霍利菲尔德画的肖像

邹中华为霍利菲尔德画肖像后举杯共祝美好未来

1993年,从军艺毕业后,邹中华成为一名活跃的媒体人,他先后采写了不少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也参与了不少知名刊物的创办和一些大型社会活动的策划。虽然在媒体领域颇有造诣,采访的新闻作品和拍摄的新闻照片也频频获奖,但手中的画笔、心中的情结始终难以割舍。在不少人物采访的过程中,邹中华忍不住会拿出画笔,为对方量身打造一幅个人肖像,因为神形兼备,他的肖像画总能获得满堂好彩。薄一波、万里等老一辈革命家,娄师白等艺术大家都对为他们创作的肖像画作赞赏有加。世界拳王霍利菲尔德访华期间,专门邀请邹中华做采访并为其创作肖像,一幅惟妙惟肖的特写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与邹中华结下不解之缘的,还有很多德艺双馨的书画艺术家,其中不乏刘大为、范曾、刘宇一、史国良、林凡这样重量级的泰斗,得到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又在他们的思想和笔墨中汲取了养分和力量,邹中华更加坚定了要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2014122310240253.jpg

《揽月》 工笔画  300X150 悬挂于中国航天员贵宾室

《飞天英雄谱》10.29mX2.9m.

油画《紫气东来》3mX13m 悬挂在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大厅

无论何时,只要拿起画笔,邹中华就会进入了忘我的创作模式。2012年初,受中国航天员中心之约,邹中华闭关创作了两幅作品。一幅是绢本工笔画《揽月》,用繁花似锦的工笔牡丹,组成如意图案,画作栩栩如生,仿佛闻得到阵阵花香。著名画家林凡盛赞这幅佳作,并为之题跋撰联:“王者之香温千里,天刃之锷焠砺百年。” 另一幅巨幅油画《飞天英雄谱》则取材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为了完成这幅作品,邹中华倾注了几个月的心血,不分昼夜地设计草图、绘制,数易其稿。在捐赠仪式上,中国航天员中心主任陈善广将军激动地说:邹中华代表中国画界对载人航天事业,特别是对航天员中心建设发展的关注、关心、关爱,让我们备感温暖,备受鼓舞,备添力量,使我们更有信心在太空中不断书写“中国奇迹”。“好的作品经久弥香,再多的投入也值得。今后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沉下心来好好画画。” 军艺圆梦至今已20余年,这颗梦想的种子仍然在邹中华心中萌芽……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