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只学他“丹成仙佛”的最后阶段,而是要学他从内做学问,返本以求治学的精神,加紧个人修养,思考世界,讲述自我;崇尚天趣,崇尚自然,崇尚内美,在骨子里追求精神的美。中国画讲师法造化,但黄宾虹说:“就作画而讲,有法业已低了一格,要透过法而没有法,不可拘于法,要得无法之法,方有天趣,然后就可以出神入化了。”
宾翁到了晩年眼患白内障,已经不是凭肉眼看到的现实外表形式去绘画作品,对于笔下的形象,已不能以相似性来判断其价值。他只凭生活积累产生了一种超乎现实主义的印象,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前无古人而又合世界现代潮流的黄宾虹绘画图式。
只重造型,模仿图式,学的只是表面,所以学黄宾虹一路的画家鲜有成功者,皆因没有厚实的国学基础,没有黄宾虹说的“所以既要竭一生苦功,又要参活禅,善悟,才能到达艺术的顶峰。”没有几十年如一日地对中国书画的痴心追求,没有天分和勤奋不懈的努力,是达不到极至境地的。笔墨内美谈何容易!承袭偏技,失其正脉,始终不能成大器。表面相同的画面,如果没笔墨支持是不成佳作的;笔墨如没有学问作基础,明眼人即觉是女仆穿旗袍,不觉其美反觉其赘疣过甚,大异其趣,刻板的涂饰,无聊的挥洒,线条便丧失了生命的意义。
黄宾虹生前从不主张让学生临摹他的画作,反对复制他的图式。他说:“我的画是我的面目,是我学古人师造化的结果。”并说过:“作画不可太认真。”外在的精工只能把外在的东西描画得漂亮,却缺乏了美的天趣。作家画因过于认真而失去自然,画之佳者在有意无意之间,不太认真作画,便会自然而不矫揉造作,笔头松动,流露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