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赏“书坛姐妹”李淑燕、李淑娟作品(组图)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赏“书坛姐妹”李淑燕、李淑娟作品(组图)

2015-01-05 15:35 文章来源:书画村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李淑娟作品

余以为,书法最终还是要“志于道”,用黄宾虹的话说,就是:内美。如果没有文化渗透的富含情感的大道,那就只能是写字,古代的账房先生每天都写字的,但不见得就是书法。王羲之《兰亭序》、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首》、颜真卿《祭侄文稿》云云,千古流传,皆因有“道”也。

先哲说:“道始于情”,刘勰曰:“吐纳英华,莫非情性。”真正大师的作品,都有一种黑洞般的吸力,予人洗礼,动人灵魂。他们的艺术就是他们情性的绽放,是他们得道的表征,并非一味技术。才华,才而花,才是要升华而成为花的,华者花也。杨钧说:“识不辨乎周、孔,言无当于六经,而染翰挥毫,恬然自得,是余之所耻。
曾国藩说,读书能改变人的骨相。气质、精神的养成,读书是必经之路。对书法来说,技巧是表现的手段,绝不是目的。明代周臣是唐寅的老师,论技巧可以做老师,但后来的画名赶不上唐寅,人问其故,周臣说:“但少唐生三千卷书耳。”西晋郭象也说:“技者,万物之末用也。”

书坛姐妹的书法于此稍有歉焉。当然,这也是中国当今书家之通病耳,包括那些大名鼎鼎的书坛衮衮诸公,大都难以例外。不过,欣喜的是,书坛姐妹已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潜心阅读中国经典。我想,假以时日,她们的书法肯定还会有一次脱胎换骨。我们期待着。(作者:杨光祖,著名文艺评论家,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