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信札的收藏,古今中外早已有之。因为那是书者真情的流露,或者洋洋洒洒千百言,或者匆匆忙忙三两句。更有文人墨客凭着手中生花之笔,为我们留下诸多名篇佳作。其间还有写得精彩绝伦的书法,秦篆汉隶、颜柳苏黄,于小小纸笺中表露无遗,令人心醉神往,浸淫其中。王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用现在的话说不过是一纸“便条”。但是,写得非常讲究,无论是线条的力度,还是结构的疏密,让人看了总是那样的爱不释手。
信札,在古时有多种名称,如尺牍、尺书、尺素、笔札、书札……现在我们最常见的叫法就是书信。古今中外的文体,最随意、最自然,且应用极广,莫过于书信,陆机的《文赋》,就有“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之赞语。有趣的是,至今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墨迹,就是陆机手书的《平复帖》。此帖点画苍劲有力,笔法奇崛,是稀世的书法珍品。《平复帖》又是一纸书信。它曾引得大收藏家张伯驹为其倾家荡产,不惜一切代价地想得到。其行为足以让人一击三叹。
不要说魏晋,就是唐宋元明的信札都是难得一见的,偶在拍场露面,必是你争我夺,拼出个好价来。清代、民国离我们较近,但其价位亦如喷发前的火山,涌动不止。尤其是近现代一些伟人、文人的信件,诸如毛泽东、孙中山、李大钊、周恩来、鲁迅……早已成为国家征收之重点,个人手中少之又少。伟人墨迹固然难求,但百年来吒咤风云、各领风骚的人物仍是不少,甚至有的人及他们所做之事就是我们亲眼所见、亲身所经历的。光阴流逝,斯人已去,现今又是一个怀旧的年代,手中留上几通我们曾经熟悉的名人信件,然后,精裱装框,用以点缀书斋卧室,也是很清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