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解读杨佴旻的水墨画:我们在灵魂中寻找灵魂

解读杨佴旻的水墨画:我们在灵魂中寻找灵魂

2015-01-07 14:25 文章来源:新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慕新华

  在肉体这堆肉中,我们试图在灵魂中寻找灵魂。这就象人们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交通工具;行走的人,骑自行车的人,开汽车的人,坐火车的人,坐飞机的人。到头来发现自己还是在原地,只不过就是一点位移而已。此岸在哪?彼岸又在哪?

  有人作出过度夸张的表情,借此表示自己明确了目标;有人向黑暗中走去……

  在中国美术史这个坐标轴中,看似移动的点有无数个,但在这些点的基础上能建立“方程式”的又有几个?通过这个“方程式”能把这些点代人其中,并看出其发展趋势的更是少而有少。

  这些能移动的点并能带入“方程式”画家,无疑是开创艺术时代的巨匠。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在中国绘画史都带有开拓性的贡献。

  杨佴旻就是开创了一个时代的巨匠,他的贡献在于他打破了中国画几千年以线条作为造型基础时代。从中国画诞生那一天起,“墨线”一直“伴陪”中国画走到今天。无论山水、人物、花鸟画,还是工笔画、写意画,离开“墨线”就不能称其中国画。中国画的审美基础是“线条”,中国画的审美的最高境界也是要看“线条”的品质如何。但是,也恰恰是这种线条的处理,破坏了一幅作品画面的完整性,使得宣纸水墨、水墨与线条、线条与颜色、颜色与形象之间各自独立,相互干扰。特别要提到是,传统中国画的绘画方法往往是勾墨线,染色,题跋,盖印;这种艺术语言的各自独立性,更加剧了画面的支离破碎感。这种处理使得线条突兀于纸面,色彩突兀于墨块,题跋突兀画面,印章突兀于题跋;这种以非绘画语言占据绘画主导地位的干扰因素,是中国画停滞不前的根源。

责任编辑:李亮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