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赖骏杰:谈当代策展形构中的档案使用

赖骏杰:谈当代策展形构中的档案使用

2015-01-08 16:06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怀柏(Peter Weibel)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切入,反对过於直接简单地将视觉再现视为图像的(iconic)再现,而将前卫到新前卫艺术的再现模式之转变,定调为一种 对於战(时)后创伤的防卫机制,或者,更正确地说是其中的“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它透过对於再现系统与工具的破坏,表现一种对创伤记忆(或者“被压抑的”)的忽略与遗忘,所以我们看到画布的破坏、各种媒材的解 构,以及行动绘画方法等,这一切都可被视为一种替换、迴避、扭曲,或偽装。

  对於再现系统的翻转,某种程度上也导致至今仍 旧掌握当代艺术状况的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之生发;后者除了对再现机制进行几近解剖式的拆解,也主张捨弃视觉形式。捨弃形式,即是对现代主义范式之颠覆,且重新宣告了内容传达的首要地位;换言之,现代主义所标举的艺术“自治性”(autonomy)也随之转移,从艺术品自身的美学范式来到了当代观者与策展(人)所共筑的视线政治范畴,并且以“作者权”(authorship)的另类形貌再次现身。沿著现代艺术(史)对於再现系统的批判,我们或许可拉出一条歷史的辩证轴线:从前卫艺术、新前 卫艺术与现代艺术,最后到观念艺术。欧思布恩(Peter Osborne)则自其对当代艺术的哲学式解读,为我们提供一道从“美学的”(aesthetic)到“歷史-本体论的”(historical- ontological)之辩证性光谱,且宣称我们处於“后观念艺术的跨媒体情境”(transmedia condition of postconceptual art)。在其议程裡,提示了后观念艺术有六项承袭自观念艺术之批判性遗產的质性,其中对“观念”的标举,以及对美学形式(与材料)的消解之“反美学”概念,或许可用以理解当代艺术实践对於文字语言的重新关注,以及对视觉形式的“反美学”倾向;后者也暗示了一个潜在的当代命题:客体导向的(object- oriented)物质主义等面向。

责任编辑:李亮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