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国家博物馆变身社会大课堂(组图)

国家博物馆变身社会大课堂(组图)

2015-01-12 15:15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除了立体丰富的知识内涵,博物馆所能展现的人类社会生存发展规律,所承载的国家、民族文化记忆,以及对人的道德观、人生观、行为方式等形成可能产生的作用十分独特。

  北京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主任高付元介绍,从最早倡导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博物馆,到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确保学生能够走出校园、开展学习,再到如今研究提高走出校园的学习质量问题,探索博物馆与学校课程结合,人们对博物馆价值的认识以及如何与学校教育融合的思考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有一个学生特别喜欢珠宝,常去地质博物馆,对珠宝的工艺、产地、市场等都很清楚,愿意学习研究。虽然我们任何学校的考试、比赛都不会涉及这个,但这在社会生活中又是非常综合的知识,博物馆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找到生活兴趣,也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职业兴趣。”高付元说。

  2014年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工作总结推广会在北京举办。2014年共有北京、山西、内蒙古、吉林、上海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多家博物馆参与试点工作,推出教育课程和体验项目1000余项。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博物馆处处长郭长虹说,无论是国际博协对博物馆的新定义,还是近年来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博物馆,其社会教育机构的色彩也越来越浓重。博物馆有别于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以实物为核心,提供直观、原真的感受,实现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以往各博物馆也会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也有不少教育项目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缺少与教育需求的对接。目前要探索开发紧扣教育需求的公共教育项目,有的放矢才能产生最大效用。”郭长虹说,开展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工作,根本目的是推动建立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

  “对于博物馆自身而言,公共教育是一门学问,博物馆的教育专家应该有完备的知识结构,但长期以来,由于博物馆发展的局限,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公共教育人员不能停留在一个简单的讲解员、接待员的身份上,在博物馆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公共教育人员也可以不断获得专业上的锻炼和提高。”郭长虹说。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