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丝绸之路大展展出唐代千层酥

丝绸之路大展展出唐代千层酥

2015-01-13 15:30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凝光笺· 自宋至清,文献中都可见酥皮糕点的记录,但在唐人笔下却似乎难寻相关线索

  国家博物馆的《丝绸之路》大展堪称历史迷们的节日。不知有多少朋友像我一样,对展览上那一盘新疆出土的风干唐代糕点实物格外感兴趣。

  米面做的糕点即使能够作为陪葬品进入墓葬,也很难留存下来。但新疆的干燥环境却让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中的一批陪葬面制糕点风化脱水,历经十几个世纪形态 不变,最终随着考古发掘重现人世,堪称人类文明史最珍罕的文物之一。这次展览上展出了其中几件点心,让我兴奋的是,其中一块方糕、一块菱花形小饼都明显可 以看到糕体上有极薄的层次,是千层酥皮式的面点。由之很清楚的是,至晚在唐代,层多、松脆的酥皮糕点已经是人们普遍能够享用的美味。

  在 宋人文献中,可以发现涉及酥皮类面点的记载。《梦粱录》中就提到,南宋临安街面上随处出售的“四时点心”里包括“千层儿炊饼”、“糖蜜酥皮烧饼”,前者为 蒸熟的千层糕,后者无疑就是烤熟或烙熟的酥皮小饼。明代小说《金瓶梅词话》中则提到 “果馅顶皮酥”,清人《养小录》中恰恰记录了一种“顶酥饼”的做法:用七分水、三分油与白面相和,作为“外层”;不加水,纯以糖、油和面,作为“内层”。 然后把内层面团与外层面团叠放在一起,反复折叠、擀开,“多遍则层多”。显然,这种面坯正是千层皮,把此般千层面皮包上“果馅”,擀成饼,入烤炉内烤熟, 即为“顶酥饼”。不难推测,“果馅顶皮酥”与《养小录》中所记的包果馅“顶酥饼”正是同一种炉烤点心。

责任编辑:李亮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