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谢稚柳:可见草书下笔 不求过速

谢稚柳:可见草书下笔 不求过速

2015-01-15 11:43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奇逸人中龙”也!张大千无疑是能将大安静和大沉静寓于大热闹中之神人。其敦煌摹古的精彩精道固然广为人知,但我在四川博物院参观张大千时,还意外得到一函四册《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白描稿》。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素朴旧物,编辑者说明:“1943年,张大千先生将临摹的白描画稿四十幅编印出版,名曰《大风堂临摹敦煌壁画第一集》,由于印数不多,故流传未广。现在,我馆从藏品中选出张大千先生的白描稿八十幅,分四辑活页印行,以满足对敦煌壁画和张大千先生绘画艺术爱好者的需要。从这些画稿中,可以窥见敦煌壁画的一斑,亦可见张大千先生绘画风格的一斑。”素纸无华纯见骨法用笔,笔致圆曲生动,飒飒生风。对比叶浅予后来的旋转舞女,不过大千之皮毛余技耳。而傅雷、石壶等人的偏激之论,谓“张大千欺骗”,实不攻自破。近朱者赤。年轻谢稚柳追随大风堂主人,西入流沙一年余,其密密麻麻之《敦煌艺术叙录》,是面壁实录,也是壁画原始考索之活字典。他说:“回忆我在敦煌莫高窟(一九四二-一九四三),已经是五十年前的事,一九五七年《敦煌艺术叙录》出版,距今也将四十年。有时,也偶尔回忆起当时的生活。莫高窟是坐西朝东的,上午有阳光射进窟中,中午十二时以后,日渐西下,窟中也渐渐暗下来。因此,每天只能上午在窟中工作,到十二时离开,回到我的住处上寺——窟的不远的对面。下午就整理在窟中所做的记录。每一上午,如果是窟小一些,内容简一些,可以多记录几个窟,如果是大而内容繁杂的,就只能少几个,甚至只一个。因为除记录外,还要一些时间研究壁画的艺术和其他问题,在莫高窟大部分生活就是如此。”(《敦煌艺术叙录》重版前言)谢稚柳耐得住寂寞,毕生推崇和怀念老师张大千:“并世作者惟我师,大千画笔好风格。”(为朱朴园画扇题句)又曰:“贞观开元笔不孤,莫高壁上共清腴。任他烈焰成山积,尚有冰心照画图。”1991年,八十一岁的谢稚柳随上海博物馆西北文物考察团再回新疆寻觅石窟旧迹,有感而发,作七绝五首,是为其一。如今在我读来,此既为颂古亦君子自道是也。■

  (作者系文化学者)


责任编辑:李亮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