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为何岭南土壤难出国家一流大师

为何岭南土壤难出国家一流大师

2015-01-19 16:07 文章来源:新快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反观当代,尤其岭南,极爱以具象的手法来表现大千世界,写生手法更被推崇备至。山水要画现实情境的真山真水,花鸟要细致表达客观的动植物体积、毫发,人物则要以西方素描写实手法为基础去表现客观对象,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多千人一面,特色模糊,画家往往为了追求形似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营造。久而久之,“外观形似”无形中成为了艺术评判的最高标准,辐射到本土藏家那里也以这样的标准去审核作者水平的高低。作品个性、特色、神韵不被重视,“形似”毫无疑义地最终成为了价格昂贵的理由!

  百多年来,在岭南本土养育出来的画人成为全国画坛一线地位的大师真可谓屈指可数,缘何如此?我想与岭南画人的惯性思维观念有关,因为大多数画人只肯做艺术由生到熟的冲刺,而不愿探索艺术由熟转生的裂变。当今北方画坛与艺术市场对岭南画人作品价值看法有所保留,恐怕根源也在于此。相反,在北方艺术土壤滋养出来的粤人林风眠、关良、赖少其等,他们在内地各种艺术思潮影响下,追求以意会为目的,生、拙、厚是他们画风成熟后的更高追求,符合历代艺术大师的审美意趣,后续价值自然逐步显现。记得北方画坛高人曾给我警语与忠告:“岭南画人不缺大智慧,只缺营造大智慧所必须的艺术土壤与氛围。”这绝非毫无道理,值得我们岭南各界关注艺术之人及艺术从业者深思!


责任编辑:李亮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