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中国画创新之路在何方

中国画创新之路在何方

2015-01-20 16:21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青眼有嘉 王嘉(批评家)

  “如约而至:肖映川山水画展”在广州开幕,好友相约出席祝贺。一边看画,一边切磋。聊起中国画的发展,大家各执己见。回看新中国以来的中国画家,除了“科班”出生的之外,不少画家都是在越界中生存。即便是“科班”出生的,也未必只停留在中国画的创作领域。多才多艺的尽情展示,在中国画家的创作队伍里造成了生龙活虎的局面。尤其是来自中国画之外的其他领域的创作经验,客观上也为中国画的新发展带来不少动力。在谈到“如约而至”的某些作品时,肖映川坦率地说,画着画着,一时兴起,顺手拿起版画的滚筒,在山腰、山涧、山峰的地方,这里滚一滚,那里滚一滚,色块叠加在一起,点线面的通汇融合,反而有着传统笔墨难以达到的效果。

  中国画的当代性,其实包含着一言难尽的复杂内容。技法的、构成的、观念的……只要可以跟传统创作方式拉开距离的元素,其实都可以归入当代元素。习惯于版画创作的画家们,不仅可以使用中国绘画传统的毛笔作为工具,也能顺手拿起滚筒来创作中国画,打破工具方面的某些拘泥,何尝不是中国画创新的又一个节奏呢?

  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貌似在笔墨体系和水墨体系的争论中,一直没有最终的答案。以新水墨为创作方式的画家们,尤其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水墨实验作品中表现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猛架势。以至于普通的围观者们也许以为这些新水墨作品,伴随着拼贴、硬边、泼洒和其他各种新技巧而把中国画的创作引入了与传统中国画完全不同的新领域。如果有些外行人继续把中国绘画的“传统”人为地缩减为梅、兰、竹、菊等特之又特的范畴,那么新水墨和某些人理解的“传统”简直就是互相隔绝的两个时空。

责任编辑:李亮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