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量 最大的魅力是反映生活
“徐悲鸿美术教育学派”,是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具体情境中,酝酿于国立中央大学、聚集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内化于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个具有艺术共识性的教育实践与艺术创作群体。如今一场“师·道”展让徐悲鸿美术教育学派通过画作再度鲜活起来。为了呈现参展12位艺术家的一脉相承,主办方专门以徐悲鸿的教育体系为线索,徐悲鸿对每位学生的评价与鼓励串联整个展览,进而展出艺术家52件代表性作品,包括冯法祀《刘胡兰就义油画创作稿》、文金扬《乞丐》、宗其香《山城之夜》、戴泽《农民小组会》等。他们虽师出同门,但也各有特色。其中吴作人西北写生透露出中国文艺复兴曙光,冯法祀以急行军作法对抗战题材有着精准的把握,孙宗慰则有走向西北开拓胸襟眼界的抱负。
文金扬儿子文国璋也是位艺术家,他告诉记者,徐悲鸿很好地将西方的美术教育引进到中国,使中国绘画艺术从传统迈向这个时代,“他将中西方艺术融合,形成现代中国美术教育新的体系。从参展的这十一位艺术家中便可以清晰地看出这种师承关系。”
对此,杨先让也指出,在这种师承中可以看出,“徐悲鸿美术教育学派”下的艺术家大多在西方油画和传统国画均有建树,不管哪种材质的艺术创作其最大的魅力是符合徐悲鸿一直所倡导的现实主义,反映生活,“反映生活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与人生的关系。这样的艺术主张在那个时代应运而生。当然到了今天艺术更为多元,不过反映生活的艺术主张依然有继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