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文化艺术再度聚焦倾斜上海

文化艺术再度聚焦倾斜上海

2015-01-23 09:53 文章来源:艺术客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纵观这些林林总总的多元化艺术形态,或许只有在上海才能生根发芽,并衍生出自己的脉络,这不得不归结于上海的土壤以及气质给予的养分。自2010年后,在北京艺术界趋于平静的状态下,上海显示出了异常活跃的生机,LEO XU PROJECTS、东画廊、天线空间等一系列更多以支持青年艺术家、更为鲜活的艺术媒介的画廊和空间频繁涌现。这些画廊主和空间创始人普遍有着国外留学、生活或者工作的背景,带着一口流利的英文行走世界,也带回一个更接近国际的视角。不仅在作品选择,在展示方法中,也更加具有创新性,从作品上来说,也似乎更能抓住国际上正在流行的当代艺术脉搏。

  策展人李振华认为,开放性和专业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上海有很难得的集体对于专业的态度,其实政府管理很多比北京还要严格,但是在工作架构中,专业度确实还是很好的。“画廊更多在上海立足,是整体氛围的吸纳力,这是地缘需要反思的,为什么会构成这种消费,或者乐于去那里做事情。”

  如果将这样更为有趣的艺术形态放在北京,是否可以行?2008年,策展人张尕在中国美术馆策划“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时,这个被认为在全球也是一流的展览影响了整个中国艺术界。多年之后,中国美术馆的新媒体三年展依然在延续,而在北京的画廊和艺术空间中,这样的展览却难以形成更高的关注度。李振华认为,北京和上海两地之间的区别在于气质。“北京的粗糙感和鲜活度比上海有意思,但是,上海做国际性大展有自己独到的地方。上海有延续性,有点像一个稳定的拳手;北京延续性稍微弱点,不稳定。”

  稳定性让上海更有长线发展的潜质,在一条稳定的道路上,所需要的仅是勇往直前。上海的很多画廊和空间也正是这样做的,就像近年来在上海频繁涌现的私人美术馆建设,在中国民营美术馆还在探索如何自造血时,上海的企业家、收藏家们却前赴后继开辟了另一条路。如果说勇往直前,上海可能要比北京更为彻底。

责任编辑:李亮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