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3
澄城窑明末清初时期的黑釉剔刻花瓷器,在大罐的腹部尤其喜用一种窗棂形的分隔装饰,在分隔区域内剔刻不同的装饰图案(图12),这种布局在陕西民窑中比较少见。笔者见《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山西》中收录的一件大同出土茶叶末釉筒形罐(图13),时代定为金元时期,高18.9厘米,为山西大同市四牌楼西南地下通道出土,大同博物馆藏,逆向刻写有“香花供养”四字。这种窗棂形间隔布局与澄城窑黑瓷接近,此件筒形罐年代或许断代偏早,为明代可能性较大。其布局与澄城窑明末清初大量流行的这类黑瓷刻花布局较为接近,或有传袭影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