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目击道存:米芾(组图)

目击道存:米芾(组图)

2015-03-10 11:20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陆一中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传王献之《中秋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传王献之《中秋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或买、或换、或骗,如此下来,米芾积聚了千轴“晋唐古帖”和尚无明确数目的古画。这份藏品的数量在当时也许不是最多,但以他的眼力,藏品的品质 却能胜过天禄石渠。如今,我们仍可以从《书史》、《画史》还有明代张丑所辑《米南宫祕玩目》中了解这份藏品的大略。当中的几件晋代“铭心绝品”最为他宝 爱,包括谢安《八月五日帖》、王羲之《王略帖》(附图)、王献之《十二月帖》、顾恺之画《净名天女》、戴逵的《观音》等。晋人的真迹在唐代已很罕见,能收 获如此藏品,除了精鉴以外大概也须有几分天命眷顾。他也由此将书斋命名为“宝晋”,珍重之情显而易见。坐拥书府,米芾的平居生活往往是在锦囊玉轴间等闲度 过。他曾自述杜门玩画景况:“每得一图,终日宝玩,如对古人,虽声色之奉,不能夺也”。长子米友仁也记录过他的日常起居,白天临习名帖,手不释笔,夜间收 字画入竹箧,放在枕边,才能安睡。甚至生活窘困时,虽然“败屋僦居”,而终日仍以手玩书画为务,其中真有点宠辱不改其乐的味道。与寻常收藏家不同,米芾又 深明书画裱褙与养护之法。收得名作,往往择善料手自重装,加盖藏印以区分品级。他又定下一系列观书看画的清规戒律,极为郑重严苛,甚至不惜因此忤慢了登门 观画的贵戚至交。平日里虽然旷放,此时却极谨严不苟。尽管巧取豪夺,开罪了一干同时的藏家,但好歹没有辜负那些托名笔墨的往哲先贤了。

米芾身后留下的著作不少,除了一部流传不全的诗集,剩下的几乎全都关乎平生爱玩之物。《书史》、《画史》详述平生所目见的书画;《宝章待访录》 是寻访墨宝的备忘录;《海岳名言》陈述书学心得;《砚史》品评曾经使用的各色砚石。翻阅米老的著作,大抵无意安排,随有而录,既没有《历代名画记》那样的 严整体裁,也不见黄伯思等那般引经据典、苦搜冥讨。然而洋洋数万言的鉴定流水账,其中涉及的鉴赏门道却是无所不包,并且辞令诙谐,内饶真知。当中对笔墨、 款印、避讳、材质工具等诸多因素都深加辨别,详尽程度大超前代,被后来学者奉为赏鉴准绳。大概自书画脱离了名教樊篱以来,鉴赏的学问未尝被叙说得如此淋漓 尽致。他以为赏鉴家对书画须有“笃好”,鄙薄附庸风雅之徒。鉴定上主张以目鉴为主,要求饱览作品并能应目会心,洞明传统中的雅趣。反对假人耳目,人云亦 云。上述的藏家素养,从米芾自己的毕生力行里,我们着实能体会它的深切著明,几乎可视为他作为玩家的自写照了。如今,民间收藏的兴盛规模恐怕远胜宋代。无 论作伪与辨伪的历史如何演进,米老所授的鉴赏法门似乎终不曾过时。而当艺术收藏附着了更多的含义、愈行愈远时,他当年耽玩书画的本心或许更为耐人寻思。明 白了这一点,我们或许才能获免于米老冥冥中“惭惶煞人”的讥嘲吧。

来源:美术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