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在全球性文化大格局的今天该怎样看待艺术(图)

在全球性文化大格局的今天该怎样看待艺术(图)

2015-04-07 09:37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ART ON TRACK”专列一角

“ART ON TRACK”专列一角

今天,如果一种艺术的风格或体裁的发展已经枯竭,或与大众脱离了联系,仅剩下一些死去的经典作品或大众无法欣赏的先锋派作品,那么情况就不妙了。 ——艾瑞克·霍布斯邦

特约采写 郁婷   

右面的这句话,是英国近代著名的文化史学家、艺术研究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在其最后一部著作《FRACTURED TIME》中关于探讨20世纪的文化发展时所说的。这句话的截取似乎多少有点断章取义,但它却道出了两点问题,一个是如果一种艺术的风格与体裁的发展已经 枯竭,仅剩下一堆死去的经典作品,那会是怎样的结果?另一个是:如果艺术与大众脱离了联系,或者大众无法欣赏它,又会是怎样?

艾瑞克在谈论这一点的时候所建立的时间环境是自20世纪70年代始直至2012年他逝世的几十年间。那么,21世纪,在一个科技迅疾发展、信息 化高度共享、互联网全面改变人为观看方式的时代,艺术去向哪里?它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幅画、一件雕塑的“手工艺”时代,当下艺术是否依然仅属于精英主义?上 个世纪70年代之前,艺术是资产阶级文明的宠物,但是在新技术和大众消费的结合所形成的文化大格局的今天,艺术对于其所认知的公众是否仍然不具有共识的可 能性?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聊聊两个作品,一个是不久前第三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曹斐在ICC外墙做的作品《乐旧·图新》,还有即是今年3月28日正式投入运行的由广东时代美术馆携手英国总领事文化节与广州有轨电视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ART ON TRACK”专列。

2015年,全球代表性展览中有近五分之二的作品具有公众参与性

在《乐旧·图新》中,曹斐借用的是上世纪80年代NAMCO-HOMETEK公司开发的《吃豆人(Pac-Man)》游戏,通过最直接且简洁的 方式,在ICC的外围墙上投放,从而抽象出一种符号化的效果。曹斐称,自己是在“8 Bit”《吃豆人》的这个单机游戏的年代中长大的,这个游戏对于他们这代人是个成长的文化印记。他希望这个作品能够引起香港人的话题或是一种公共性的集体 记忆。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