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羽(左二)夫妇与赵无极夫妇。
如今这个一度被遗忘,又重新被发现的艺术之星回到了北京艺坛的视线中。上海油画雕塑院的院长肖谷告诉记者,该展通过油画、蜡彩等原作以及同时代 的许多珍贵历史文献试图呈现一个完整的吴大羽,将其更立体地展示,“他的创作与主流样式完全不同,使得他一度不在主流里,但是吴大羽是近代美术史中绕不开 的一个人物。”展览现场,吴大羽50年代后期的创作成为主角。一幅幅命名为《无题》的纸本蜡彩作品,不少尺幅在A4纸左右,但却投射出吴大羽当年的创作境遇,“他是随时随地都在创作,手头有什么笔包括蜡笔这些,拿过来就画,所以吴大羽创作了很多纸本作品,都是带有实验性的。”
虽说抽象画看上去有点随意,但在周长江看来,抽象画是最纯粹的,吴大羽的抽象画创作便是以天地为画框,将自我感悟放入其中。虽然蜗居在自家阁楼 所能看到的风景有限,但吴大羽总能赋予这些风景以诗意和一个更大的宇宙空间,“类似吴大羽将花看成是自然界的诗意和自我对自然界的美好向往,他把画花的过 程看成是画一个宇宙,一个人间。”
观点
梳理中国现代抽象艺术的发展,自吴大羽到赵无极、朱德群的抽象艺术,再到今天陈文骥、谭平,甚至70后艺术家王光乐等,抽象艺术在中国已经有了 各种形式的尝试与探索。而近年来中国艺坛涌现了一股抽象热,吴大羽的“被发现”恰恰也吻合了这股热潮。展览方面,从今年年初开始的刘韡“颜色”展览,到外 国大牌肖恩·斯库利在中国的巡展,抽象艺术占据主要角色。事实上,反应极为敏锐的艺术市场也是如此,在近期的艺术北京博览会中也有了更多抽象艺术的亮相。
对此,周长江告诉记者,尽管今天抽象艺术的范围扩大了很多,样式也非常丰富,但在注重与自身文脉的密切度上,吴大羽做得还是很有高度,要超脱他 还是很难的,“中国艺术家在创作中可能会想到用些中国符号,但其实用不着。吴大羽用自己的实践表明了好的艺术创作是既要看到西方艺术,又要与自己的文脉相 结合。”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健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