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物性的激发:当下雕塑材料的意义思考(图)

物性的激发:当下雕塑材料的意义思考(图)

2015-05-15 10:39 文章来源:艺术国际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无论是自然界的原始材料还是人类加工生产出 来的材料,都是具有自身生命的,有自身的生成与转换的自然周期,是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载体。因此当下雕塑家应该做的是在作品中激发这种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载 体,使材料成为作品中自主积极存在的因素。正如殷双喜在其《尊重材料—关于金属雕塑的思考》一文中关于“金属雕塑”中金属材料的看法一样,“广义上的金属 雕塑既与泥塑相对的材料意义上的金属雕塑;狭义的即直接金属雕塑,由雕塑家选取各种金属材料,运用不同的金属加工技术与工艺,独立完成的单一性金属作 品。”无论是对金属材料还是其他材料,创作出可以辨认的具象人物、动物或生活中的现实事物,都可以视作雕塑的一种基础形式,但是只有对于材料本身的特性给 予充分关注和创意发挥,才有可能创作出更为完美的雕塑,同时这也是雕塑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艺术家付青莲在他的作品中就进行着这样对材料 的探索和尝试。他的作品中多次使用铅这种特殊的材料。作品《更近》中小木船中包裹泥土的铅;广播系列中书本、喇叭、椅子、圆桌等都是用铅做成;还有《逝去 的风景系列》作品中,处于重叠画框内部的变异空间中的红领巾、信纸、桌子、电视、纸飞机等空间组成要素也是由铅作为材料制作成的。这些作品中都表达着一种 作者对过去生活经历和情感的回忆,记忆性是这些作品内在相同的东西。这种情绪的塑造在《逝去的风景系列》中最为强烈。作品中部构造成一个色泽暗淡的场景空 间,这个空间由造型变异的桌子、椅子、红领巾等非真实性要素组成。环境色的暗淡和空间的非真实性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情感性回忆场景,对应了作者的记忆或者说 人类的记忆。其中铅这一特殊材料的使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这里铅的几何性、色彩性、可塑性三个属性被使用。几何性:作为材料铅完成了红领巾、信纸、桌子、 电视、纸飞机等的几何造型。色彩性:铅如果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表面会和氧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铅薄膜,从而失去光泽呈暗灰色,这种暗淡色的色调正好 与雕塑所想表达的记忆性情感相对应。可塑性:铅本身质地柔软,可塑性强,当我们触摸它的时候它会变形,外界会对它的影响很大。在付青莲的作品中铅会随着时 间的变化颜色变暗,形体变异。人的记忆是可变异的,实际上人的记忆不是一个客观信息,由于记忆的不稳定,特别是经过长时段跨度的回缩性记忆,我们脑海中所 记忆的跟原本的真实性是变形的、不一样的。我们每次回忆都会对我们的记忆造成影响,使记忆不断的发生变化,因此记忆是一个重新塑造既有信息的一个过程,可 变异是记忆的一个特征。这样将材料的性质和记忆的性质对比,铅和记忆是可比拟的。铅塑造成符号形象,这些符号组合在一起形成叙事内容,而在这件作品中叙事 内容就是他关于过去的记忆,材料和记忆在作品内部的联系就建立了,外部铅的可塑性和记忆的变异性则相对应,这个过程中铅的属性激发着作者对记忆性感情的阐 释和表达。

可见一个好的雕塑应该用合适的材料去完成和激发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情感叙事,因此我们必须读懂了解材料自身,从而做到合理地使用材料。不单为了做到语言完整,还要激发出来新的语言。这才是语言对于艺术创作能力积极性和激发性的作用,这也是材料的内外逻辑。(王志伟)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