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鸿延
徐鸿延是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山水画创作与教学工作,2014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文联“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获得者。作品多次参加各种大型画展并获奖;绘画作品和文章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陕西日报》、《文 艺研究》等多家知名报刊杂志发表;出版画集有《徐鸿延山水写生集》、《徐鸿延画集》、《徐鸿延山水画集》。
策展人李松教授如此评价此次画展:“徐鸿延给她的山水写生画展取名‘原迹’,我觉得很合适。这是一个有一定伸缩性和多解的词。作山水画,或看山 水画,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观察点:或着意于笔墨意趣,或着意于气势意蕴,或着意于视觉结构,或着意于山川本身,或着意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写生,是中国山水画家的‘原点’。历代有成就的山水画家,大多是以写实为起点和主要方法的。从五代的荆浩、董源、宋代的李成、范宽、郭熙,到元 明时期的黄公望、倪瓒、吴镇、王履、文征明,直到清代的弘仁、石涛……他们的风格面目直接相关于他们生活区域的自然面貌。当六朝时谢赫提出‘六法’时, ‘气韵生动’被列在绘画标准的首位,殊不知,其中‘应物象形’并不是一个低位的要求,而是一个不同取向的角度。画家的艺术形式的来源,不外乎三个方面:自 然世界、传统以及他人的已存在的图式、本人内心的醒悟和提炼。或如郑板桥所说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的关系。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 源’,起点是自然世界。人的社会和文化,既在‘造化’之中,也在‘心源’之内。这几个因素相互运动,互有长短隐现,生成万千变化的艺术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