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作品雅俗共赏 难达艺术制高点(图)

作品雅俗共赏 难达艺术制高点(图)

2015-05-26 08:09 文章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水墨进入当代需要同盟军

广州日报:在您最近出版的反映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面貌的画册《里应外合》中,把一些非水墨的画家也编进来,理由是什么呢?

贾方舟:从当代艺术的视角来看,水墨还是有太大的局限性了。首先,当代艺术不以画种、不以材料界定,一个当代艺术家可以任选一种材料作为媒介表 达思想。我在这本画册里想用“大水墨”、“水墨精神”来集结一支新的队伍。这个队伍不仅有手执毛笔在宣纸上作画的艺术家,还有那些没有用宣纸、水墨,但作 品却和水墨有着非常密切关联的艺术家。比如蔡国强用炸药爆破出来的画具有水墨画的美感,比如艺术家邱黯雄的作品《新山海经》用水墨画出山海经中奇思妙想的 东西,然后用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与传统联系密切,但方式又非常当代。

这就是我认为的水墨应该拥有的多种多样的面貌,我们应该用更开放的眼光来理解水墨。水墨要真正意义地进入当代,要有它的同盟军,中国艺术未来的 主力军,应该是既在水墨之外,又在水墨之内。所谓“里应外合”,里面的要向外突围,外面的要向里靠近,这样两支队伍才能构成今天中国当代水墨的阵容,才能 显得更强大,才能从一个大的国际化语境中来审视水墨走向当代的进程。去年,大都会博物馆策划了一个大型展览《水墨》,用了一个寻找“非西方的当代艺术”的 主题,其实这和我要寻找的艺术正好重合,我寻找的正是“非西方”的中国当代艺术样式和精神。

广州日报:那么在全球的语境,中国当代水墨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

贾方舟:在当代语境下,中国水墨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与世界趋同的,否则很难和世界沟通。比如说,从国际意义上来讲,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就是批判精 神,就是对你眼睛所看到的眼前所发生的事物有质疑的态度,不应一味表现好和美,一味地赞赏,而应站在思想的高度去发出疑问。其实不论是在哪个领域都应有这 种态度,因此当代水墨就应该介入对当代问题的关注。

市场介入让批评家无力

广州日报:您刚才讲西方在寻找“非西方的当代艺术”,而在中国,艺术家则认为批评界一直存在以西方为标准,而且是一个“中国的西方”式的评判,这是否不合理?

贾方舟:这种情况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过程。因为过去的批评标准已经失效了,比如说品评艺术的“六法”,那现在我们用什么新的标准呢?能够给我们提 供的理论都是西方的,比如西方的现代哲学、美学、艺术理论,批评家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吸收了西方的思想和元素,必然会用这些来重新审视我们的艺术和文化。

广州日报:三十年前批评家和艺术家平起平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却显得无力、无奈,批评家对此是否失落?

贾方舟:上世纪80年代,批评家是推动艺术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但实际上那个时候批评家的势力要比现在弱,因为那时候艺术批评家还不是一个独立 的主体,很多重要的批评家第一身份是美术刊物编辑,比如邵大箴、高名潞、刘骁纯、栗宪庭、彭德、卢辅圣、殷双喜等都是当时美术杂志的主编或者编辑,我也曾 应邀担任《美术》编辑、《美术思潮》编辑(未成行)、《中国美术报》特约记者等,通过编辑权和发稿权体现话语权。此外,批评家显得这么重要,还因为那时没 有资本市场的介入。现在资本市场太强大,资本花100万、1000万甚至一个亿买画,这就是力量,相当于重磅炸弹,批评家就算写了一万字又有什么用处?对 于画家而言,批评家赞扬他和买家花1000万买他的画,这个分量,他自己会如何权衡?所以说,资本的介入让批评显得轻了。

广州日报:近来针对艺术批评家的批评如“唱赞美诗的批评”、“坐台式批评”也是不绝于耳。您对此怎么看?

贾方舟:“批评”作为一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批评可以在哲学、美学的层面上展开,也可以在艺术学、批评理论的层面上展开,这样的批 评家是理论家;但从狭义的层面看,批评家主要是指那些与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和艺术潮流直接打交道的人,所以我把批评家比喻为“超低空飞行的人”, 他要关注的是一个艺术事实的成型过程,面对的是更鲜活的艺术作品。因此,他的状态其实和艺术家是差不多的,艺术家看到好的景色就画,批评家看到一张好画就 想说。不同层次的批评都需要,不能厚此薄彼,将那些直接和艺术家打交道的批评家称之为“坐台批评”,这是不尊重人的语言。

虽然有偿写作确实带来一些问题,但不能就此认定,对一个艺术家的正面评价就是因为拿了稿费,就是瞎吹捧。因为批评家之于当代艺术的价值和意义不 只在“负面批评”,甚至主要不在负面批评。批评的价值和意义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它肯定的是什么。批评家不只是“艺术家内部的敌人”,也应该是“艺术家内 部的朋友”。

艺术家是不可能只在骂声里成长的,你想想梵·高,最开始他是很自信的,这在他的日记里看得出来,但没有得到肯定,最终精神垮掉。

大家简介

贾方舟,1940年5月生,曾任内蒙古美协副主席。1982年,他转向美术理论与批评,1995年后以批评家和策展人身份主要活动于北京。其历 年发表理论和评论文章约两百万字,多次独立策划或参与策划重要的学术活动和担任展览的学术主持。2002年,他主编《批评的时代》三卷本批评文 集,2005年筹建并主持“中国美术批评家网”(现改名为“中国艺术批评家网”),2007年策划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并担任组委会主任。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