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前后的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造像主尊特写(上图:2011年2月24日摄,下图:2015年3月31日摄)。
综合新华社报道 “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大足宝顶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13日正式竣工。历时近8年“闭关大修”的“千手观音”以“全新”面容与世人见面。
记者在现场看到,800多岁的“千手观音”主尊端坐莲花台,全身金光熠熠,神态庄严雍容、容光焕发,一改往日的暗淡斑驳。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 长刘曙光表示,历代修缮贴金在千手观音主尊面部留下了多层粘贴不匀的金箔,使得千手观音面部“浮肿”。此次修复中揭除了“千手观音”面部约0.3厘米厚的 历代旧金箔,所以“千手观音”的“全新”形象其实是南宋建造之初时的本来面目。
千手观音造像集石质、彩绘、漆层、金箔等多种材质于一身,加之受工艺叠加、环境潮湿等因素影响,形成34种复合病害。从2008年开始,在国家 文物局支持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合作开展了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前期勘察研究,并进行试验性修复。2011年4月, 千手观音造像本体修复工程正式启动。
工程中采取了金箔层揭取回贴、风化石质加固、残缺石质补型、彩绘清洗等多项修复保护手段。共完成千手观音造像830只手和227件法器的修复, 修复面积达222.15平方米,使用金箔超过100万张。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保护工程项目负责人詹长法表示,经过此次大修,千手观音造像将至少可 以延续50年的“容光”。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高7.7米、宽12.5米,开凿于距今800多年的南宋年间,是中国最大的集雕刻、彩绘、贴金于一体的摩崖石刻造像,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代表作品。
大足石刻博物馆13日正式对外开放,近500件珍贵石质文物将首次全景展现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艺术魅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博物馆前的广场上,耸立着高达19.6米的石质经幢。在其10层造像之中,精细雕刻了金刚、飞天、天龙八部、八大天神、金翅鸟 部、万佛等大足石刻造像元素精华。据了解,大足石刻博物馆主体为仿古设计,建筑中大量采用古建筑木质构件和结构,于2012年开工建设。博物馆陈展面积近 5000平方米,包含中国佛教艺术陈列厅、大足石刻艺术陈列厅、石质文物保护技术展示厅等陈列展览馆,以及配套展示馆、石质文物保护中心等项目。
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刘贤高说,博物馆建成后,过去藏于文物库房中和散落于寺院里的原雕造像被集中收藏展示,游客可以在展厅中看到过去难得一见的文物,其中超过半数的展品是首次向公众展出。
大足石刻始建于初唐,至两宋时期达到鼎盛,其5万余尊石窟造像代表了公元9至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1992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