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 荷花 3436万港币 香港苏富比
现当代艺术行情难见起色
现当代艺术品向以鉴别容易、交易中间成本低廉而独具优势。同时,现当代艺术普遍离媒体距离较近,一场展览、一次交易或者一次偶然性事件,都很容 易产生大规模的新闻效应,很多当代艺术家甚至还是时尚人物,特别是哪些被商业包装出来的显艺术家,经常挺立在某些艺术、时尚类媒体的潮头,这些现象对其作 品的行情走势均会产生影响。
然而,2008年至今,这一板块长期处在调整期,只有老一辈名家作品行情较为坚挺,中青年艺术家作品进入调整期,虽然局限仍有亮点,但是总体行情不佳。
香港本季苏富比、嘉德、保利上拍八场现当代艺术拍卖,总成交额近13亿港币。其中,苏富比五场,成交额约9.48亿港币:日韩艺术行情利好,上 升迹明显,东南亚艺术高价品数量较少,中国现当代艺术整体行情低于去年。以晚间拍卖为例,去年春拍55件拍出92.73%,成交额约6.7亿港币,今年春 拍69件拍出82.61%,成交额6.03亿港币。当代亚洲艺术专场去年春拍237件拍出85.65%,成交额约1.2亿港币,今年春拍205件拍出 77.56%,成交额仅8251.88万港币。
苏富比夜场拍卖老一辈名家作品数量减少,仅上拍17件,吴冠中、赵无极就占了12件,潘玉良、常玉、吴大羽、关良、袁运甫作品各一件。吴冠中、 赵无极作品行情坚挺,上拍量大成交价高,由六幅作品组成的“吴冠中:生命的风景”专题悉数成交,成交额1.57亿港币,1973年的《红梅》拍至6680 万港币,《荷花》3436万港币,《墙上秋色》3212万港币。赵无极1961年作《07.04.61》拍至5564万港币,是本季最贵的赵氏作品。潘玉 良1957年所作彩墨《梦寐》拍至1388万港币。
夜场当代艺术方面,曾经红极一时的曾梵志、张晓刚、叶永青、岳敏君、刘野、刘小东、王沂东的作品流拍。张晓刚《血缘:大家庭13号》拍至 1300万港币后流拍,刘小东《张的一家》在600万港币时流拍。价格最高的是方力钧1996年作《1996.4》,拍至2168万港币。夜场中20件作 品出自18位当代艺术家之手,流拍八件,流拍率40%。这些名家作品的流拍,可能存在拍品估价高于市场预期的现象,千万元作品成交数量的减少,则显示出了 市场资金面对千万元级别接受程度有限。以刘小东、王沂东为代表的学院绘画作品的流拍,寓示此类作品的行情仍然处在调整期。
年青艺术家方面,本季仅贾蔼力作品表现突出,2010年作《早安,世界 (三联作)》拍至1328万港币,成为画家价格最高的作品。其他70后艺术家作品表现乏善可称。
香港嘉德20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36件拍出30件,成交率83.33%,成交额3810.53万港币。上拍品分为老一辈名家、当代名家以及日本 艺术家作品三部分,朱德群、王怀庆作品价格名列前茅。王怀庆1999年作《榻》拍至1035万港币,朱德群1959年作《构图第十》拍至943万港币。与 去年春拍30件拍出27件、成交率90%、成交额7134.6万港币相比,成交额下滑过半。
香港保利两场现当代艺术总成交额约2.87亿港币,平均成交率约70%。吴冠中、赵无极、林风眠等老一辈名家作品成交价格不俗。当代艺术方面, 集中上拍的余友涵专题引人注目,《毛主席和韶山农民谈话》《毛主席和自由女神》分别拍至750万、780万港币。70后青年艺术家袁远受欢迎,《城市的秘 密》拍至125万港币。
整体看,只有老一辈名家作品行情走势相对平稳,中青年艺术家作品行情普遍下滑,不容盲目乐观。可见当前已是买方市场,买家掌握着这个拍卖资源并不稀缺的板块,这也应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新常态。
来源:文物天地2015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