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博我新知光故国 传他旧学振家邦——记夏威夷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博士第一人罗锦堂先生(组图)

博我新知光故国 传他旧学振家邦——记夏威夷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博士第一人罗锦堂先生(组图)

2015-07-21 09:27 文章来源:翰墨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
于右任给罗锦堂先生当证婚人 

口试时间为两小时。当时罗锦堂深知,今天能坐在这里参加博士论文口试,机会来之不易。当初教育部长张其昀大力提倡设立博士学位时,在台湾大学遇到了一些阻力。经辗转后得到台师大校长刘真和文学院院长梁实秋的支持,方使成立博士学位这一设想在台师大得以实现。1957年,首届博士学位招收时,报名参加考试的文人志士中不乏教授之辈。待过五关斩六将之后,进入博士候选人资格的唯罗锦堂一人。

攻读博士学位时,除了选科外,还要圈点十三经,外加《文心雕龙》和《昭明文选》。不过,“三年中,花费我最多时间的是研读廿四史、大部头小说和名家笔记。研究古典文学最重要的工作是考证。尤其是具有故事横贯其间的元曲。考证其本事的工作就更重要。研究二十四史及名人笔记,目的就在弄清楚每一部杂剧的来龙去脉。”三年研究的结果,罗氏将现存元人杂剧归纳为八大类。“这分类也就是我博士论文的结论”,他说。

在博士论文口试前,有人曾预言,罗锦堂这次考试必输无疑,因为他的论文是用文言文写的,而主考官胡适极力提倡白话文,这不是跟胡适唱对台戏?何况,胡适那时并不主张在台湾设博士学位,他认为台湾的程度还不够。热心的人建议罗锦堂考前先去拜访一下胡适,礼节上疏通疏通,被罗锦堂一口回绝,“我做了一辈子硬汉子,不能因考试而做了软骨头。坚决不去,考不取也不去!”

没等主考官发问,梁实秋先将敏感的问题抛出:“胡适提倡白话文,你怎么用文言文写?”罗锦堂镇定地回答:“我也喜欢白话文,只是字数太多。这篇论文已有四十多万字,如用白话文写,恐怕要一百多万字。”胡适居然没反对。两小时紧张的考试时间已过,正想松口气,岂料胡适举手:“我以主考官的名义要求考试延长一小时。”高等教育司司长罗云平见状,连忙给罗锦堂倒了一杯汽水,说:“你这才是真正的考试啊!”

口试整整进行了三个小时,之后罗锦堂退出,由全体委员秘密投票,结果通过了授予罗锦堂文学博士学位。出大学至博士十年寒窗,罗氏终成正果。事后,胡适坦诚地对罗锦堂说:“昨天我是不是给你太多麻烦?你的论文题目实在太大了,尤其是元人杂剧的分类那一章,无论是谁也分不好!为了主持你的口试,我临时抱佛脚,在中研院的图书馆借来一大堆书,每晚准备到深夜三点……”说完,胡适拿出事先准备请越南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吴廷琰签名的纪念册,请罗锦堂在上面签名留念,并赠送自己的一张照片和为主考罗氏而准备的一本笔记(此笔记,后来罗氏又转赠给“胡适纪念馆”)给罗锦堂。

罗锦堂一生与教育结缘极深。自小入私立学校起,他便没有离开过校园,只是身份由学子转为教授。直至2007年底,81岁高龄的罗锦堂,仍站在夏威夷大学的讲台上,畅谈诗词歌赋。这位国学的捍卫者来自历史文化璀璨的甘肃陇西,将中国文化的种子播撒至欧亚美三大洲,在不同的国土上生根、开花、结果。当年的第一文学博士门下已是博士云集。

一位德国教授感叹说,你们录取博士简直是古代中国考状元,全国竞选,只取一人,太难了!太难了!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