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的时代”,一家美术馆5月举办的一个画展,副标题是“重要十七世纪荷兰巨匠绘画私人收藏”。相信除了美术专业人士,多数去参观的人,都跟我一样,看见“伦勃朗”三字就去买票的。观后细思,唉,虽然就两句话,标题的措辞肯定也数易其稿,文案写手辛苦了。
我约了个朋友一道,一进展馆,我俩的下巴就慢慢地、吱吱呀呀地掉了下来。全是瓷砖大小的小幅素描,在眼睛的高度连绵排开,观众站在一米线外,上 身倾过围栏,就像动物园里被投食的长颈鹿,使劲地盯住白色或黄色画纸上的一堆线条。但展览名字里并没提到“素描”二字,而是把“重要”和“巨匠”并置,很 夸张,震撼你的灵魂,然后,“荷兰”和“私人收藏”悄悄缩小了范围,排除掉许多鼎鼎有名的人和画。“伦勃朗”三字,对我这种外行就意味着《夜巡》和《戴金 盔的男子》,黑暗的中央浮出一张张人脸和一杆杆枪,心潮一澎湃,哪儿料得到伦老爷子还画过别的呢。
怎么着也应该免费出借望远镜吧,我恼怒地想。
当然了,伦勃朗的确画过素描,展厅有他一幅真迹——仅此一幅,这就很够意思了,从语法上说,“伦勃朗的时代”指的仅仅是一个时期,并不表示伦勃 朗本人的作品一定出台,不是吗?同样道理,“梵高的时代:19世纪荷兰皮影戏展”或者“马可波罗的时代:中世纪意大利宫廷床上用品展”也没什么问题 吧?“1920年代烟标展”取名“鲁迅的时代”也完全可以,人家要问“鲁迅在哪里?”你理直气壮地反问:“你缺心眼吗?鲁迅是设计烟标的吗?”
写文案是成年人干的事,至少要超过25岁。为什么呢?因为一般人过了25岁才学会选择性地展示自己,他不再考虑去修补短处,而是将它们掩盖起 来,自己的长处则尽可能地夸耀,设法给别人留下印象。他进入了节能高效的阶段,强烈的、总惹麻烦的是非感被成功地抑制。到他死去的时候,他也许会为未能一 展长才而遗憾,却不会因为缺陷没能填平而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