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二祖调心图》,据传为五代宋初时擅长佛教题材的画家石恪所作,曾藏于京都正法寺。
如何避免“道德问题”
浙大在海外的宋画寻访工作,目前还未能像在中国大陆那样,涵盖所有博物馆等机构的收藏品。
每个参与寻访工作的人都感到尤为可惜,但“着眼点”不同。
许洪流引以为憾的,是日本京都清凉寺的藏品,16幅笔法古拙的北宋《十六罗汉图》。想了好多办法去联系,对方僧人坚持不见面。金晓明则始终放不下京都大德寺的《五百罗汉图》。大德寺曾经将此画向外展出过,但不愿参与合作,理由是:不能对外。
浙大甚至请了方闻教授出马——他青年时曾在大德寺待过,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论文便以这套《五百罗汉图》为题。八十几岁的方闻从美国飞到日本,还找了板仓圣哲陪同,对方的负责僧人就是不松口。“如果同意合作,光这一套作品就值得再出一册。”金晓明说。
更大的缺憾是在台湾的藏品。已故著名鉴定专家杨仁恺在其著作《国宝沉浮录》中称,国民党去台时,分三次带走了约八千箱各类国宝,几乎件件皆精,其中就包括二百余件宋画。由于诸多原因,台北故宫所藏宋画,未能出现在《宋画全集》中。
对这套书,学术界普遍评价很高,但也有争议。2014年8月,已故书画鉴定家谢稚柳的夫人、92岁的女画家陈佩秋接受媒体访谈,公开批评了《宋画全集》。她的意见,主要是鱼龙混杂。“现在就应该是每个博物馆里的人合起来,把《宋画全集》真伪的问题统统搞清楚。”
《美术报》不久刊登了一篇对《宋画全集》有关人员的采访:《构筑宋代绘画和文化研究的平台》,作为回应。核心论点是: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