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画廊 > 人生悲怆 艺术成功的王霞宙 (组图)

人生悲怆 艺术成功的王霞宙 (组图)

2015-07-29 13:51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整理   分享到微信
Scan me!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5.jpg

长阳风光

事实上,建国初期的中国画处境非常尴尬,普遍被认为是封建主义的产物,花鸟和山水更被认为不能反映现实生活而受到冷落与贬抑,只有人物画以年、连、宣的形式得到保留和发展。    

然而情况不久就得到改变,其时的文艺领导者也认识到政策的不足,开始纠正以往过于狭隘地理解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局面。1955年,周扬在美术工作会议上指出:“在艺术领域中,山水画、花鸟画都应该有它的地位。”“需要有鼓舞斗志的作品,也需要有怡悦心神的作品,需要有进行曲,也需要有抒情曲,需要有讽刺画,也需要有花鸟画,正如在实际生活中,任何战斗者也需要休息一样。”③这在大气候上为王霞宙选择花鸟画解除了风险。

但从花鸟画本身来看,依然面临一些严重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与时代接轨,这就要求对花鸟画从功能、趣味、题材到表现手法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造,彻底割断与旧形式的联系,彻底去除文人的隐逸情怀和酸腐气息,由出世而入世,关注现实生活,歌颂崭新的时代,这是在创作指导思想层面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其次,花鸟画的因循泥古和闭门造车之风依然十分严重,清末赵之谦、吴昌硕诸家以金石入画,有力地扭转了花鸟画的颓势,但后学者辗转临摹,盲目跟风以至千人一面,又形成新的程式,新的八股。对此状况,年轻气盛的傅抱石曾不无激愤地抨击:“安吉吴昌硕氏,以五六十年写篆之历史,出而为花卉,为蔬果,其迹简道而味弥永,曾风漫中国矣!是以稍解执笔者,无不以吴氏画境自居,遂至荒谬绝伦,笑话百出。”

在 1950年代的中国画改造中,“写生”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现与新时代的对接,直面生活的“写生”成为中国画改造的主要内容与手段。当时对写生的提倡首先反映在山水画,进而影响到花鸟画。王霞宙抓住此一契机,以写生作为构建个人花鸟语汇的一个突破口。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 资讯快报
  • 学术交流
  • 市场透视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