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飞 《琵琶女》(三色荔枝萃石)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飞认为,每块寿山石都独一无二,雕刻需亲力亲为——
8月6日至16日,“石中之王——福州寿山石雕刻艺术展”将现身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多名寿山石雕大师的作品将汇聚一堂,精彩亮相。其中,就有在寿山石雕艺术上大胆创新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飞的精品力作。
上世纪50年代出生于石雕世家的林飞,不仅在传统文化题材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三十多岁时便凭借着《独钓寒江雪》问鼎中国工艺“百花奖”金奖;更因其将女人体引入寿山石雕,在行业内引发了“追风潮”。本次展览,观众就可以一睹他那至真至美的女性之作,譬如《琵琶女》。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江粤军
自费出国泡博物馆 创作一出手就格调高远
林飞可谓是国大师“二代”。父亲是老一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亨云,很早就以《熊》、《海底世界》等经典名作蜚声海内外。从小,由于耳濡目染父亲 教学授 徒,林飞的动手能力非同一般。高中还没毕业,他就被请到寿山石雕厂里当师傅,带徒弟。十八九岁,他的工资待遇在工厂里已经位于塔尖——一个月80元。
但林飞总感觉自己的素养还不够,必须到学校里面深造。因此,恢复高考以后,他就进了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学习。三年时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美 术理论, 在工厂实践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终于获得了比较完美的解决。毕业后,林飞留校当了老师,更明白了,传统要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必须进入学校。“师傅带徒 弟,那是点对点;老师教学生,那是点对面。譬如一个班级有二三十名学生,总有几个天分比较高的,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技艺的。如果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 方式,徒弟的天分不够,那再好的技艺也会失传。所以,学校教育非常重要。”
而对于自己,林飞的要求更高了。除了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化学习 持续不断,上世纪90年代,他还自费去了两趟美国、三趟欧洲,原因无他,就是想亲眼看看那些在印刷品上已经耳熟能详的原作。每一趟十几天,他基本都泡在博 物馆里,潜心研究米开朗琪罗、罗丹等大师的作品。这使得他的创作一出手就格调高远,个性鲜明。
譬如他屡屡为人们所提及的作品《膜拜》, 就是一件高度凝练的作品。90度角的大侧面姿势,使得大面积的白色石材得以充分展现,底部处的一小块黄色雕成人物的头部和手,则让人物具有立体感。向来善 于以人物作品表情达意的林飞,在这件作品中却刻意忽略了人物表情,甚至看不清人物的面目,只有一身衲衣匍匐于地,但其中所蕴含的虔诚力量,却撼动人心。
林飞说,这块石头太特别了,大部分是纯白色,只有局部的地方色彩丰富,该如何俏色巧雕呢?他一直不知从何下手,放了一年多时间,某一日,忽的豁 然开朗, 想到了“膜拜”的形象,不就可以很好地将石材的特点呈现出来么?“构思太重要了,石雕业中有句行话‘一巧顶九工’,而这些,都要平日的不断积淀才能获 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