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易水砚:发墨焕彩传承有序(图)

易水砚:发墨焕彩传承有序(图)

2015-08-14 13:36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易水砚石料易于发墨宜书宜画

易水砚石料取材于太行山区的西峪山,石料是名为“紫翠石”、“玉黛石”的紫色、灰色水成岩,石质优良,堪比端歙。石料上往往点缀着天然的 黄色、白色、绿色等颜色的斑点、纹理,质地细密柔腻,坚韧皆备,硬度适中,浑然天成。所制砚台发墨快,不伤毫,墨汁流润而不易蒸发,具备了发墨、贮墨、润 笔、励毫的优良特性。易水砚保潮耐固,易于发墨,宜书宜画,书写流利。正如《易州志》记载:“石质不亚端溪”,“砚石有紫、绿白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 佳”。

唐诗赞易水砚曰:“南山飘素练,晓望玉嶙峋,适忆最深处,应名著石人”。古代鉴赏家赞易水砚:“质地坚润而刚,颜色嫩而纯,滑中有涩,涩 中不滞笔,涩而易发墨,其色尤艳”。明代鉴赏家赞易水砚:“质之坚润,琢之圆滑,色之光彩,声之清冷,体之厚重,藏之完整,为砚中之首”。

高超的雕刻工艺是制作易水砚精品的保障

易水砚的雕刻师使用钻、刀、铲、锯等工具,依料定型,因石构图,根据砚璞石质,去粗存精,因材施技,采用平雕、立雕、透雕、浮雕、镂雕、 阴阳雕等技法制作完成。易水砚砚石生有天然石眼或石胆,对巧妙利用天然石眼、石胆,活灵活现地表现花鸟鱼虫、自然风物、亭台楼阁和历史人物等提供了广阔的 空间,因此,易水砚设计也就成为表达艺术灵性的重要环节,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给予厚重的石料以鲜活生命和灵魂的伟大创造。

易水砚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间工艺美术家邹洪利对记者表示,易水砚的珍贵性体现在 两方面,一方面,易水砚取材于优质的石料。易县古称易州,地处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交汇处,石材品相完美,得天独厚,这可谓是天地赋予的自然品相。另一方 面,高超的雕刻工艺也是易水砚珍贵性的重要体现,易水砚制作大师随料定型,将自然造化与人工雕刻融于一体,顺理成章,用精细的刀法雕琢出厚重浑朴、淡雅明 丽、形态逼真的易水砚。

当下易水砚传承有序 发展势头良好

提及易水砚当下的传承与发展情况,邹洪利对记者说道,政府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工作,在政府的推动和自身谋求发展的双重驱动下,易水砚保持着有序的传承,且发展势头良好。

邹洪利称,一方面,非遗传承人应尽职尽责,做好易水砚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让这一具有千百年历史的技艺继续传承下去,留存后世;另 一方面,也要做好易水砚生存与发展的合理规划,在保护和传承的前提下,不断拓宽易水砚的市场化发展道路,把易水砚做精、做强、做大。

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邹洪利称,一方面,要有材质好、雕刻工艺水平高、艺术性强的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精品力作出现。另一方面,也要推出老 百姓喜闻乐见的中低档产品。“易水砚不仅能进入非富既贵阶层,也要‘飞进’寻常百姓家,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易水砚,我们需要两手抓。” 邹洪利说道。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