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迎来第三繁荣期
中国的玉文化有近万年的历史。在新石器时代,“神玉”思想占主导地位,玉成为人们通神的媒介。到商周以后是帝王玉,玉器为帝王所垄断。春秋战国 时期,儒 玉文化形成并弘扬,孔子的儒家思想中“比德于玉”, 提出了11点玉德儒学观:“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 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君子佩玉,要按照玉德规范自己的言行,操守德行信 条。“君子佩玉以显德”、“君子无故不去玉”也流传至今。
汉以后,玉逐渐走下神坛。宋代以后,帝王玉与民玉并存。明清皇室都爱玉成风, 乾隆皇帝更是不遗余力地加以提倡;文人在书斋作画、书写,往往也用玉做洗、注、笔筒、墨床、镇纸、臂搁等文具,或以玉作为陈设装饰;老百姓用玉则是图吉 祥、平安。这一时期玉器得到了空前发展,形成了我国古代玉器史上的最高峰,在玉质之美、做工之精、器型之众、产量之多、使用之广等方面,都是历史上任何一 个朝代所不能媲美的。
现在人们多把玉分为三类:高古玉、明清玉以及现代玉。“汉代及以前的玉称为高古玉,魏晋到元朝这一历史时期,华夏 大地长时间处于分裂状态,政治不稳定,对于新疆和田玉的管辖权也不明确,所以玉器一直处于低迷期,传世也较少。但是明清统治时间长,疆土广阔,而且是个和 平盛世。也是在这一时期,玉器不再是‘神玉’和‘王玉’,而是以‘民玉’为主导。所以说明清时期是继新石器时代和汉代之后的第三个玉器繁荣期。”北京东方 大学传统文化学院院长李彦君说。
之所以把明代和清代的玉器归到一起,李彦君概括了三个方面:第一,明清两代玉器的装饰风格以及雕工相似;第二,鉴定起来很难清楚分开明和清的玉器;第三,两代多用和田玉。
“明清玉器是中国玉器的复兴。”李彦君表示,明清玉目前备受大家喜爱的原因:第一,年代较近,存世数量庞大;第二,多为和田玉,它是人们最喜爱 的玉石品 种,是中国玉文化的标志;第三,中国崇尚白玉,强调玉质的纯洁、温润。明清时期的挂件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实用性很强。雕刻品种丰富、工艺精湛,小至各 阶层佩戴的玉佩,大至各类仿古器物都深得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