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被称为古典家具的灵魂,有天衣无缝之妙。
榫卯
家具骨子里的“明争暗斗”
选完料、部件线脚雕刻完毕,需要将各部位部件利用榫卯结构,按照设计结构结合起来。传统家具结构颇有特点:以立木为支柱,横木作连接材,吸取了大木构架和壸门台座的式样和手法。跟房屋、壸座一样,家具的平面、纵和横的断面,除个别变体外,都作四方形。四方形的结构是可变的、不稳定的,但是由于传统家具使用了“攒边装板”,各种各样的枨子、牙条、牙头、角牙、短柱及拖泥等,加强了结点的刚度,迫使角度不变,将支架固定起来,消除了结构不稳定的缺憾,同时还能将重量负荷,均匀又合理地传递到腿足上。
而各部件能够有机地成功连接在一起,就是取决于榫卯的功劳。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榫卯之间完全不用钉子,用鱼鳔胶黏合也是辅佐手段,凭借榫卯就可以做到连接合理、面面俱到、严丝合缝,有天衣无缝之妙。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将家具接合分为四类:基本接合、腿足与上部构件的接合、腿足与下部构件的接合、另加的榫销,由此衍生出多种榫卯造法。其造法繁复多样,王世襄曾经提到:“鲁班馆的老匠师如石惠、李建元、祖连朋等都曾谈到,即使从事家具修理已几十年,仍偶然会发现某一榫卯或它的某一局部造法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可以说,榫卯结构是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灵魂。整套家具不使用一根铁钉,却能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人类轻工制造史上堪称奇迹。家具榫卯工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出现了上百种结构,现在常见的、仍经常使用的有格肩榫、插肩榫、楔钉榫、夹头榫、抱肩榫、粽角榫、攒边格角榫等等。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宝光曾定义传统家具为“以榫卯结构为核心”,换言之,如果家具放弃了榫卯,尽管材料是红木,就不再是中国传统家具,而进入“现代家具”的系列。
榫卯结构除了支撑起家具整体结构,也是重要的装饰手法,重点体现在“攒接”和“斗簇”上。所谓“攒接”,就是借用榫卯将短材衔接在一起,组成各种几何图案;“斗簇”指用锼镂的花片,仗栽销把它们斗拢成图案花纹;或用较大木片锼出团聚的花纹,而其效果仍似斗簇。家具上装饰性很强的透空图案,有的是纯用攒接方法做成的,如十字连方或扯不断等;有的是纯用斗簇方法做成的,如四簇云纹;有的则兼用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