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墙柳3》130x150cm 布面 国画颜料 2015
另外很有趣的是,艺术家生活过得南京和北京。这俩座城市都分别做过长时期的古都。在南京的时候听说过一个地名叫柳树湾,这个地方在明朝南京作为国都时就在明宫城边上,当年因为在皇城边大阳沟河湾处种了很多柳树而得名。而北京呢,听人说在京城看柳色最好的去处就是故宫的筒子河,在高高的宫墙下一排袅娜的垂柳,也是非常的有历史的沉积。
为了表达艺术家理想中的画面效果,艺术家实验已久,无意中发现在亚麻布上运用一定比例的水性颜料一遍一遍罩染的方式偶然可以做成仿墙体质感。在运用艺术家扎实的功底可以达到艺术家心仪的效果,《宫墙柳》的内容与这个方法刚好相配,因此主题和方法确定了。同时考虑到如果用网点语言来直接描绘,似乎没有一定要使用它的必要性和特殊性,而单色调可以让网点有所发挥。这样就确定了描绘映在红墙上的柳树的影子的想法。一遍一遍颜色的罩染分染的方法,比之一次性调好颜色直接涂上去的方法,画面效果来得更厚重、丰富、沉稳。另外单一的红墙,作品又会略显单调,于是想到以前曾拍过的一些八十年代的老楼,里面尽是绿油漆刷的墙面,如今已剥落得斑斑驳驳,也挺有味,它所承载的是另一番意义。于是此次展览的红绿基调定下来了。如果再把柳树的影子又放到绿墙上就太牵强了,这时想到了竹子,竹子不仅仅是中国古人热爱的主题,也有它特殊的意义,对竹子的表达是穷之不尽的,自然在剥落的绿墙上是它的影子。取名《萧萧竹》,萧萧是形容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以声音为名,以影子为形,而讲述的却是在镜头之外的竹子。袅娜的垂柳与萧萧的竹声都是托了风的福,如今立秋了,秋风起了,枝叶随风摇了摇…。